主動投資失敗 才全面被動投資 20241112,周教授一直鼓吹定期定額投資大盤,不建議進行主動投資。但如果不先主動投資與嘗試,又怎麼知道不適和呢?就像周教授回答我的:「連續贏過大盤五年以上,才適合做主動投資。」這篇特別把這些觀點拉出來,進一步延伸說明,並分享我自己的投資組合。

主動投資失敗 才全面被動投資 影片
前言,今天主要談「主動投資失敗,才全面轉向被動投資」。來聊聊投資的心法。基本上,這個黑色底的投資系列,原本是要求自己每週出一篇,上週卻忘了,哈哈哈。
原本還蠻熱衷分享投資心法、策略,甚至每日交易紀錄。不過後來發現,放久了其實一個月之後根本沒人在意,於是這方面的分享逐漸少了。
話說回來,投資策略、長短期計畫和心法,這些內容還是會繼續分享,畢竟這系列還是要完成,對我自己未來也有參考價值。那麼,就開始吧!
先嘗試後躺平

- 周教授回覆亞瑟
- 持續贏過大盤五年
- 才算成功的交易人
- 可以忽略被動投資
- 近年追求慘電大盤
https://www.facebook.com/rkchou
這件事是政大周教授,發表一篇文章談起的,他說:「如果你是韭菜的話,最好直接買大盤,除非你真的很厲害。」我就問教授,怎樣才算不是韭菜?教授回答,要持續進行主動投資,而且連續贏過大盤五年以上,這才算是成功的交易人。如果能連續五年都贏大盤,就可以忽略被動投資,不必考慮周教授的策略。
幸運的是,我這八九年來每一年都贏過大盤。原則上,我們這種主動投資者,不會只追求簡單的贏過大盤。如果只是想贏大盤,直接買0050或0050正二就好了。我們的目標是大幅勝過大盤,甚至「慘電」大盤,至少要達到大盤的倍數。
不過老實說,2024年很難做到,因為今年大盤表現已超過40%。按以往的標準,要贏大盤五倍,今年績效要達到200%。
然而今年漲幅主要集中在台積電,台積電又通常不是交易的標的,要達到五倍的超越難度很高。對我而言,今年沒達成「慘電」大盤的標準。
教授持續講躺平

- 難以想像宣傳躺平
- 沒有盡力怎知不行
- 10%成功率已經很高
- 考上政大不到一成
- 商管碩士再刷九成
一開始我向教授提出問題,得到他的回答,當下其實還蠻感動的。可能我們只是曲解了教授的意思,還是要聽他完整的說法。不過沒想到,教授還是持續在文章中強調:「各位,你們躺平就好了,直接買大盤就好。」
坦白說真的很難想像,教授這麼熱衷宣傳買大盤、不建議主動投資。如果我們沒有盡力、沒有嘗試過,怎麼知道不行呢?
但教授還是認為,90%的人做主動投資會失敗,所以不必嘗試,因為嘗試沒有用。我覺得這個觀點不行,因為10%的成功率已經是相當高的機會了。
舉例來說,能考上政大的人不到一成;在政大考上商管碩士的,可能再刷掉九成。
商管碩士畢業後讀博士,博士畢業當教授,教授再當副院長,每階段的機率都不到十分之一。要達到這樣的位置,可能十萬人才會有一位。
知道這些成功比例後,就放棄努力嗎?不會吧!我想教授應該也是不斷努力,最後才成為副院長的吧!既然如此,為何不在投資上努力試試看呢?
人生各自成功

- 投胎成功10%達陣
- 讀書-醫生工程師
- 戀愛-入豪門當鳳凰
- 工作-衝業務求專業
- 創業-黑心無良小老闆
- 投資-主動交易發大財
當然我也不想這麼世俗地說「有錢就是成功」。但假設一下,先以金錢來衡量成功。實際上,人生有很多成功的方法。
比方說,如果投胎成功,那10%的成功率你就達到了!
如果不行,還可以讀書。認真讀書,當上醫生、工程師、教授,那也算是「讀書成功」。
再不行,戀愛也可以啊。懂得經營感情,嫁入豪門當鳳凰,也是一種成功。
這些都不行的話,那去工作吧!做個認真的上班族,把自己工作做到最好,也可能在職場上追求一份成功,說不定賺到大錢。
還是不行,那就創業吧!無論是小生意還是中型生意,努力創業成功,也能當個黑心無良的小老闆。
若這些還是做不到,那至少還有投資這條路,看能不能靠主動交易發大財。
每一項成功機率可能不到10%。其中一項成功就很了不起了,達到富足人生;若兩項成功,那就更棒!
但每一項的成功率都只有10%,難道因為失敗機率高就不去努力嗎?至少先去努力,直到確認無法在某一項成功,才會放棄而嘗試別的。
所以說,人生各自成功!至少要不停地嘗試吧~如果真的全部都失敗了,那才接受平庸,對吧?
努力就是貢獻社會

- 多數人過度投資讀書
- 讓教育機構有收入
- 提供平價教學服務
- 投資韭菜提供流動資金
- 增加市場活水與動力
我們把焦點放在讀書。其實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過度投資在讀書上。太多時間在基礎教育、學英文、補習、背課文、考試上。
但正因為有這麼多家長,投入大量教育資源,才讓教育機構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吸引足夠的人才,提供平價教學服務。
由於社會願意過分投資於教育,才可能在公立學校,用低廉費用提供優質的教育,這也是台灣的特色和優勢。
努力讀書、追求頂峰,即使失敗了,也是貢獻社會,因為共同分擔了教育資源,讓有機會成功的人受益。
在投資領域也一樣。投資新手所謂的韭菜,也在貢獻社會的流動資金。
大多數的韭菜可能會賠錢,但他們的資金讓市場有活水和動力,讓台灣股市欣欣向榮,企業願意在台上市,也促進整個社會的投資活動。
韭菜讓成功的投資者賺得更多,也讓成功的企業更具競爭力。如果韭菜都去被動投資,那市場不就變成死水了嗎?
亞瑟的投資組合

- 又窮又笨-持續創業
- 沈迷賭博-台指期貨
- 保本儲蓄-定期大盤
- 養家餬口-產業波段
- 財富邊際-買房置產
最後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投資組合。其實並不是一定要主動投資,或一定要被動投資,而是根據自身情況來分配。
舉例來說,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發現自己出身貧窮,腦袋又不靈光,沒有富爸爸,也讀書不行,那怎麼辦?只好創業做些小生意賺點小錢。
賺了點小錢後,發現自己其實有很愛賭博,後來就開始操作台指期貨,跟著市場一起波動,參與大盤的起起伏伏。
不過反過來說,我也擔心會不會一不小心爆倉,全都賠光。因此為了保本和儲蓄,也配置了定期定額的大盤ETF,這部分現在已經佔了主動投資的三成,免強也算被動投資派了。
但為了養家活口,主力還是放在產業研究和波段操作上,努力去學習別人不知道的資訊。就像周教授書裡提到的,要掌握不同於他人的資訊。
拿AI浪潮來說,我非常認真地研究AI,甚至主動學一些程式語言,架設語言模型做實驗、試著理解AI的運作方式,利用這些資訊差來進行波段投資。
話說回來,即使在主動投資上表現不錯,但還是有「財富邊際」的問題。當手上掌控的資金過多時,市場每日的基本波動,都會讓我的心性難以承受,超出可以承受的範圍。
既然如此,只好把超出承受能力的部分,全部拿去買房置產,追求社會平均的報酬。即使房產報酬還不如大盤0050,那又如何?那是我財富邊際以外的錢。
所以,我的投資組合從最笨的,到最聰明的選項都有,人本來就是複雜的,怎麼可能把所有資金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全都放在大盤ETF,我想我自己也承受不住波動。
今天就到這裡,下一集我們繼續來談投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