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Meta 近期面臨多重壓力,包含平台規則透明度、海外合作風波、以及 AI 技術管理爭議。本集深入解析這些事件對數位治理、平台責任與資訊自由的衝擊,也探討科技企業在全球社會中的角色與未來可能的規範方式。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影片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的科技圈怪怪的?Meta 的審查案剛吵完,OpenAI 內鬥才止血,美國又開始告 YouTube、告 Meta。更扯的是,中國的 DeepSeek 居然在 AI 模型上超車了 LLaMA。這些原本該帶來自由的科技巨頭,現在反而像極了一個個不需要選票的「數位政權」。今天這集,我們就來講講 Meta 到底怎麼爆炸的。

另外亞瑟有三高的
每日全文電子報也已經開始了
如果你想要每天收到我的全文內容
歡迎訂閱
應該就在影片的說明欄裡面

亞瑟每天寄送的全文電子報
https://arthur3highs.com/newsletter

科技巨獸失控危機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平台成超國界力量
  • 民主監管明顯失效
  • 股市與技術雙重挫敗
  • 壟斷問題浮出台面
  • 科技圈信任全面崩壞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952593

最近的科技圈,真的有夠慘。Meta 的聽證會剛吵完,美國政府針對 YouTube 的反壟斷案也開打中,Meta 本身可能也被迫拆分;OpenAI 那邊,員工鬧分裂、董事會翻桌,才剛止血。

而在語言模型競賽場上,原本被大家捧上天的 LLaMA,居然被來自中國的 DeepSeek 迎頭超車,一路衝上 Hugging Face 榜首,場面真是離譜到不行。

這種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尷尬的真相:這些科技平台,已經不是普通企業,它們早就變成了「新型的統治單位」。他們不開會、不立法、不用選票,卻能決定你今天看到什麼、信什麼、買什麼。壟斷不是把價格抬高,而是把你的資訊選擇權直接消失。

這集我們就來檢查這個龐然巨獸:Meta。從言論審查、AI外洩、中資依賴、權力失控,一個一個翻開看,順便問一個問題:這些企業到底還是「私人公司」嗎?還是它們已經變成我們這時代的「另一個政權」?

臉書默許中國審查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內部文件揭示合作
  • 亞太議題列為高敏感詞
  • 貼文爆紅即觸發降權機制
  • 吹哨者控訴並遭封口威脅
  • Meta僅回應「區域合規」

https://www.cbsnews.com/news/meta-whistleblower-testimony-senate-judiciary-subcommittee

你以為臉書只是賣廣告?最近爆出來的內容,可能讓你再也笑不出來。

前 Meta 高層 Sarah Wynn-Williams 在美國國會爆料,臉書早在數年前,就針對某些特定地區的政治敏感議題,設計出一套自動審查系統。只要某篇貼文觸及高敏感詞、瀏覽量破萬,就會觸發系統警示,自動降權甚至進入人工審查。

而這些「敏感詞」的定義,有外流紀錄指出,包括了某些東亞地區的民主抗爭與人權議題。而更震撼的是,Wynn-Williams 指出,中國官員還能透過這系統遠端測試過濾機制,精準地調整哪些內容該被看見,哪些應該「靜悄悄」。

她說只要在公開場合,提到 Facebook,就會被罰款五萬美元。現在她選擇在國會作證,Meta 隨即就提告試圖封口。但整件事過了好多天,Meta 沒有否認系統的存在,只說這是「配合當地法規」。

這不是民主與極權之爭,而是直接拿原則來換金錢。

議題遭降權處理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演算法成無形審查工具
  • 東亞議題流量異常下滑
  • 媒體揭露敏感字詞清單
  • 國會質疑非明文審查
  • 公眾自由被演算法操控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5/04/09/meta-wynn-williams-facebook-china-congress/

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到底是中立的數學公式?還是某種「看不見」的技術手段?

很多創作者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只要講到東亞的某些議題,原本觸及率很高的影片,流量就會瞬間蒸發,有的帳號甚至直接被腰斬。官方從來不說這和政治有關,但通常被限流的,偏偏都是那幾種主題。

早就有媒體報導,平台內部可能存在「敏感字詞清單」,會動態調整內容的曝光。最近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甚至有議員質疑,這些平台早就默默建起,一套「沒有寫出來」的審查制度。

但最可怕的,不是這些機制有多複雜,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們怎麼運作。今天你講什麼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看演算法讓不讓人看到,這樣的「自由」,還剩下多少?

我最近流量只剩原來的十分之一,深深感覺到這類影響。

吹哨者聽證爆料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高層壓制內部異議
  • 配合政治壓力自我審查
  • 國會質詢氣氛火爆
  • 主流媒體反應分裂
  • 民主價值淪為商品買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T2RKmWg80

你以為科技公司裡的高層開會,討論的是技術創新?其實更多時候是在討論,「怎麼不要惹到誰」。

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Wynn-Williams 揭露,自己曾試圖警告內部,這些審查機制可能踩到紅線,結果被上頭打壓,警告她「再講就沒位子了」。

Meta 內部早就不是在討論什麼是對的,而是在計算什麼最划算,要不要配合市場?要不要讓廣告客戶開心?要不要在某些地區「稍微安靜一點」?

聽證會上,參議員們聽完後氣炸了。有人直接怒嗆:「你們出賣的不是廣告,是民主!」

諷刺的是,主流媒體的態度也很弔詭。一邊是認真報導吹哨內容,一邊則在淡化焦點,好像擔心自己得罪金主。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企業倫理問題,而是當數位平台變成新的資訊寡頭,「民主」兩個字,還剩下多少真正的分量?

AI技術外流黑洞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DeepSeek多模態突圍
  • Meta開源放生技術
  • 高層對中方技術說明
  • 軍事應用風險爆開
  • 開源與現實矛盾失控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chinese-researchers-develop-ai-model-military-use-back-metas-llama-2024-11-01

開源本來是好事。結果 Meta 的開源,開著開著,就開到對面軍方手上去了。

根據吹哨者的爆料,Meta 過去不只公開了 LLaMA 模型,還親自對中國單位辦過「技術說明會」,教他們怎麼用、怎麼微調、怎麼部署。表面上是推廣,結果教著教著,對方做出來的東西,可能直接用在軍事用途上。

現在 DeepSeek 也不是只做語言模型了,最新版本已經正式踏進多模態領域。這代表 LLaMA 的開源,不只是加速民間創新,還有可能加速對手在戰略武器上的突破。

Meta對這些指控一概否認,可是對於LLaMA被用在軍事這件事,他們只敢弱弱丟一句「違反授權」,這種程度的『開源』,就像把武器直接送到對手。

所以問題根本不是「開源好不好」,而是這個資本社會,還能不能控制自己生出來的怪物。

廣告依賴中國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中國電商貢獻營收一成
  • 貿易戰一來廣告即崩
  • 政策風向瞬間轉彎
  • 言論規則為金主設計
  • 自由脆弱如金融商品

https://www.cnbc.com/2025/04/16/temu-cuts-us-ad-spend-drops-in-app-store-rank-after-trump-tariffs-.html

你以為 Meta 的錢,是靠 Facebook 上的廣告賺來的?其實他最穩的金主,是中國電商。像 Temu、Shein 這些平台,就貢獻了超過一成的廣告營收,金額上看 183 億美元。

結果呢?一旦美中貿易戰風聲鶴唳,這些錢就岌岌可危。川普才剛喊要課稅,Meta 馬上開始轉向,說要讓平台「更中立」、言論規則「再檢討」,這速度比演算法還靈活。

你以為這只是正常的商業決策?但他們改的,不是商品價格,是你能不能看到某些貼文、某些影片,甚至是整個平台的言論氛圍。一間為了錢可以隨便改規則的公司,正在偷偷決定你每天能知道什麼、不能知道什麼。

每次Meta 都說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但實際上是為了「別得罪大金主」,這不是技術的錯,是結構的問題。

當平台太依賴單一金主時,我們的言論自由,根本撐不住一場貿易談判的震盪。

公共平台審查之亂

Meta又爆雷 :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封鎖川普引爆輿論戰
  • 私人企業掌控言論權
  • 民主機制無從制衡
  • 歐美監管開始動作
  • 平台是否該公領域化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apr/14/meta-trial-instagram-whatsapp-monopoly

川普帳號被封的那一天,就是一場全球直播的「言論審查」。不管你喜不喜歡川普,他當時可是美國總統,而他被一間私人企業「一鍵消失」,沒有審判、沒有辯論,只有一封官方聲明。

這種事在過去,只會出現在極權國家的新聞裡。但現在,它是 Meta 的「內容政策」,是當時 Twitter 的「社群守則」,是 AI 模型背後的「安全機制」。

問題是這些機制誰決定?誰負責?今天如果演算法說你「違規」,你能上哪裡申訴?我們一方面要求平台打擊假訊息,一方面又擔心自己哪天被標記成「風險用戶」。

歐盟已經推出《數位服務法》,要求平台公開審查標準與演算法邏輯;美國也開始討論類似的規範。因為這些平台,早已不是私人財產,而是全社會共用的「數位基礎建設」。

這不是「要不要審查」的問題,而是「誰有權審查」、「怎麼審查」、「審查能不能被質疑」的問題。我們需要的不是更聰明的 AI,而是更透明的權力架構。

民主與主權防線

Meta又爆雷 :壟斷審查 演算法風波 AI爭議
  • 科技企業主導日常選擇
  • 未經選舉卻擁有治理力
  • 現行法規已明顯失靈
  • 極權政權反而無需顧忌
  • 民主更新刻不容緩

https://apnews.com/article/meta-china-senate-security-00391fd267b8c70c23b22906dc39b503

Meta 不只是賣廣告搞社群,現在它同時握有全球最大社群網路、最賺錢的廣告平台、最普及的通訊工具,還有一個越來越聰明的語言模型。而且,它從來沒經過選舉,卻已經默默開始主導你的生活節奏、消費偏好,甚至政治立場。

當我們還在爭論要不要打疫苗、選哪個總統時,Meta 已經變成一個「數位政權」,有法律、有警察、有懲罰,但沒有人民、沒有制衡、沒有問責。

我們還拿著上個世紀的工具,想要治理這個怪物。美國的反壟斷案打了三年,到現在還卡在「Instagram算不算社群平台」;歐盟推出《數位市場法》,每條規定都被科技公司找到新漏洞。

更諷刺的是,極權國家根本不需要多問。他們直接做自己的數位統治毫無約束。這就是為什麼 DeepSeek 追得上 LLaMA,為什麼中國的審查系統,能打進美國的平台。

我們如果再不更新民主制度,最後只會剩下兩種選擇:要嘛讓超大型企業變成「非民選的政府」,要嘛讓極權國家,直接用演算法打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那你怎麼看?你覺得像 Meta 這種「數位國家」,還可以控制嗎?請留言給我,我真的想聽聽你的想法。

另外亞瑟有三高的
每日全文電子報也已經開始了
如果你想要每天收到我的全文內容
歡迎訂閱
應該就在影片的說明欄裡面

那麼我們明天回到制度經濟學
繼續討論這些問題
明天見~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