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反應過度? 解讀川普對台言論 20241028,前兩天川普上了Joe Rogan的節目,發言說台灣需要交保護費,以及台積電偷走了美國人的晶片生意,結果今天全世界主要股市都不錯,唯獨台股開高走低一路狂跌,所以我們來解析一下,川普這兩段言論其中包含哪些意義。

台股反應過度?解讀川普對台言論 影片
台股反應過度?解讀川普對台言論

- 台股開高走低
- 成少數下跌市場
- 川普言論增台股壓力
- 媒體報導加劇市場恐慌
- 外資尾盤回流抬高價位
川普狂言再起台積電力撐平盤
https://ynews.page.link/gwUk9
今天全世界股市表現都不錯,但唯獨台灣股市開高走低,一路狂跌,中場還持續下跌,變成世界上少數跌的主要股市。
大多數人認為這都是因為前兩天川普上Joe Rogan的節目,談論他的一些言論,覺得台灣要交保護費,再來就是台積電「偷走」了美國人的晶片生意,台積電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今天一開盤後,這件事情透過媒體的廣泛報導,成為台股壓盤的一個重力。所以今天很可惜,本來是開高,然後走低,原本預期是開高走高的,結果卻是開高走低。
這件事情剛好可以來討論看看。不過今天盤中的時候,尾盤其實外資感覺上有在買回來,等於是外資先賣再買,下了台灣投資人一波,割了一堆韭菜,獲得更低的持股價位。剛好我也做了類似的交易,稍微降低長波段大盤的持股成本。
Joe Rogan與川普

- Joe Rogan頂尖Podcaster
- 川普訪談播放破3200萬
- 川普與賀錦麗選情膠著
- 總統賭盤押川普勝選率高
- 訪談三小時川普真實想法
川普又提台灣偷走晶片生意,若要美國保護就付錢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1054/trump-joe-rogan
Joe Rogan根實際上是目前全世界最夯的Podcaster,他的訂閱數應該已經來到幾千萬,即使在YouTube上的訂閱數都高達1790萬。而川普這次的訪問,截至目前已經累積了3200萬次的播放,顯示出羅根確實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廣播主持人。
再來,川普最近和賀錦麗的民調是打到五五波,勢均力敵,非常膠著。然而,如果我們觀察民間的總統賭盤,會發現押注川普勝選的比例非常高,這意味著川普很有可能再次成為美國總統,恭喜他或許有機會再次登場。
所以這次川普在Joe Rogan節目上長達三小時不間斷的訪問,沒有剪輯,這實際上讓川普可以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這將近三小時的訪談裡,川普涉及台灣的部分其實只出現在非常後面,差不多是最後幾分鐘才談到台灣和台積電。
換句話說,對美國人來說,這並不是特別重要的議題。而美國媒體的報導也僅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並沒有請一些知名專家發表看法或深入分析。這點上,台灣的媒體和投資者可能多慮了。
涉及台灣的訪談

- 川普批台灣偷美國晶片業
- 台灣需美保護卻不付費
- 川普比喻黑幫收保護費
- 美政客愚蠢導致晶片轉台
- 建議台積電自費赴美設廠
在第三段訪談的內容部分,透過非常認真的聆聽,我們發現到最後面才有提到跟台灣相關的話題。目前Joe Rogan已經在YouTube上完整放出這次訪談內容,我們也剛好擷取出其中兩段,分別是涉及台灣和台積電的部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細節。
相關的影片連結我都放在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進一步了解。螢幕上也會顯示英文與中文的對照翻譯,方便大家清楚了解這段訪談的重點。接下來我們會針對這兩段內容進行深入解析。

首先,提及台灣的部分,川普說他認為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他認為台灣需要美國的保護,但卻不願意為此支付費用。川普甚至提到,黑幫都會收取「保護費」,因此他認為美國對其他受保護的國家也應該收取相應的保護費。
You know, Taiwan, they stole our chip business.
Okay?
They want us to protect, and they want protection.
They don’t pay us money for the protection, you know?
The mob makes you pay money, right?
But with these countries that we protect,
I got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from NATO countries that were never paying us.
你知道嗎,台灣,他們偷走了我們的晶片生意。
對吧?
他們想要我們保護,他們需要保護。
但他們不為這個保護付錢給我們,你知道嗎?
黑幫會收保護費,對吧?
但對於這些我們保護的國家,
我從那些從來不付錢給我們的北約國家
拿到了數千億美元。

接下來是關於台積電的部分,川普指出晶片公司非常富有,並認為台積電「偷走」了美國95%的晶片業務,原因在於美國有「愚蠢的政客」。他認為台積電應該去美國設廠,而且要自掏腰包來投資這些工廠。
Besides that, they’re very rich companies,
these chip companies.
They stole 95% of our business.
It’s in Taiwan right now.
They do a great job,
but that’s only ’cause we have stupid politicians.
We lost the chip business.
And now we think we’re going to pay–
you can’t build it that way.
You have to make them spend their mone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ose plants would open up all over–
and they’ll fund them.
除此之外,這些晶片公司非常富有。
他們偷走了我們95%的生意。
現在都在台灣了。
他們做得很好,
但那只是因為我們有愚蠢的政客。
我們失去了晶片業務。
現在我們認為我們要付錢 –
你不能那樣建立它。
你必須讓他們在美國花錢,
那些工廠就會在各地開設 –
而且他們會資助這些工廠。
台灣支付保護費

- 台灣實質已付保護費
- 多數台灣人支持明確保護費
- 期待美軍駐台穩定保障
- 台灣人重視雙方清晰合作
- 保護費換取穩固盟友
川普登Podcast再嗆:應付美國保護費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77/8318380
作為一個正常的台灣人,多數人都會認為,我們早就在付美國保護費了。如果美國希望台灣明碼標價支付保護費,我相信多數台灣人也是會同意的。
美國我付你錢,現在就請你把美軍駐好駐滿,不要再搞那些模糊不清,不要再好像要保護又不保護台灣。明碼標價講清楚,錢我們付,約我們簽,你的駐軍也放過來。你們需要台灣做什麼事,直白點說出來,我們合作得明明白白,不用再搞那些模稜兩可的操作。
很多親中的媒體認為,川普的這番話意指美國要擺脫、放棄台灣,但我反而覺得這種言論和立場對台灣是非常正面的。這樣我們終於可以擺脫那種「爹不疼、娘不愛」的半推半就情況。
大家都是生意人,既然美國是生意人,我們也是生意人,談生意就是要有來有往。而既然川普把美國比作保險公司,我們當然願意支付保險費,甚至在遇到災難時也樂於與「保險公司」一起處理問題。
台積電美國設廠

- 支持台積電赴美設廠
- 台灣勞工素質高適合輸出
- 台灣人才赴美賺錢匯回
- 美國可內化台積電技術
- 配合需求促進產業發展
台積電美國廠傳出好消息
https://ynews.page.link/D8P3y
在台積電到美國設廠這件事情上,我個人是非常支持的。即使美國不願意提供補助,或者要透過關稅來施壓迫使台積電設廠,我都覺得無妨。長期來說,台灣的企業在美國設廠其實對台灣有很多好處。
第一點,台灣勞工的平均水準比美國高很多。其實半導體製造或產線的工作,不需要這麼高學歷的專業人才,而台灣恰好培養了過多這類高水準的勞工。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中階勞工送去美國工作,讓他們在美國賺錢,然後再把錢匯回台灣,提升家鄉老婆與孩子的生活品質。
第二點,如果美國認為台積電擁有過多專利,或者覺得台灣是產業的絆腳石,美國也可以設法內化台灣的技術與成果,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同盟。如果台灣的資源外溢到美國,在商業上幾乎成為同一個體系,這樣就不存在所謂的「威脅」。
第三點,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哪個國家能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支持全球的產業鏈、擁有更強大的經濟體,我們就往哪邊走。畢竟,不管是個人、公司還是國家,都是為了發展、為了混口飯吃。如果美國需要我們去哪裡,我們就往哪裡去,台灣的目標是成為「美國前十大企業的母國」,好好地支持產業的全球發展。
晶片全球化已死

- 張忠謀強調全球化過時
- 台灣著重區域化差異競爭
- 配合主要國家尋求發展
- 高需求產業移出國外
- 人力國際輸出資金回流
In the chip sector, globalization is dead.
https://english.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396
這幾天,台積電舉辦運動會時,張忠謀董事長也特別強調了「全球化已死」的概念。這也突顯出,在全球化的架構下,單靠把自己做好、跟全球公平競爭,這件事已經不再成立了。既然全球化的理想已經開始淡化,那我們就必須強調區域化的差異,以及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一個小國,我們的資源與技術多掌握在他人手中,因此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黑道老大」的需求,讓老大持續提供資金、技術和終端市場給我們。老大需要我們在哪裡生產,我們就在哪裡生產。
如果他們希望在台灣生產,那我們就配合在台灣設廠;若他們要求去美國生產,那我們就赴美設廠。畢竟,台灣的水不夠、電也不夠,將人才輸出到美國,利用美國的水、電資源來生產,也是現實的選擇。
再進一步想,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把污染產業,或需要密集資源的部分輸出到美國,同時輸出高階人才。這些人才可以選擇將孩子留在台灣,或是帶去美國接受教育。
理想的情況下,如果台灣能成為一個教育更好、資源更充足、更安全的地方,那麼,我們的專業人員可以出國賺錢,將資金匯回台灣,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天堂般的環境。這樣一來,不僅讓下一代在台灣成長,還能不斷累積未來的力量,持續在全球市場賺錢,這不就是另一個「全球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