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Paul Graham 的「寫和不會寫的人」。這篇文章在知識圈爆紅,主要探討 AI 自動生成內容對於未來寫作的長遠影響。作者指出,由於 AI 能自動生成文章,許多人會逐漸過度依賴 AI,導致寫作能力下降,甚至變成不會寫作的人。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影片

寫和不會寫的人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知識自媒體盛傳
  • AI對寫作的長遠影響
  • 造成一般人依賴AI
  • 變成寫作能力低下
  • 僅剩少數會寫的人

Writes and Write-Nots

這一週網路上,知識自媒體圈非常盛傳一篇文章,標題是「寫和不會寫的人」。這篇文章主要在探討 AI 自動生成內容對於未來寫作的長遠影響。作者指出,由於 AI 能自動生成文章,許多人會逐漸過度依賴 AI,導致寫作能力下降,甚至變成不會寫作的人。

因為現在只需要輸入幾個 prompt,AI 就可以自動產生內容,這讓很多人失去了自主寫作的動機和能力。最終,這種依賴會讓大多數人變成寫作能力低下的「不會寫」群體,而僅有少數人堅持寫作,成為真正「會寫」的人。

這篇文章的內文雖然不長,但用詞遣句非常精煉。我去看了中文翻譯後,又找了英文原版來讀,結果真是讓我震撼。作者的網站還保持著 20 年前的風格,簡單、純樸,完全沒有現代花俏的介面。果真,會寫文章的人不需要華麗的界面,光靠文字內容的力量就足夠了。

Paul Graham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1964/11/13
  • 哲學學士計算機博士
  • Y Combinator創辦人
  • 程式設計師 風險投資者
  • 知名作家/部落客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F%9D%E7%BD%97%C2%B7%E6%A0%BC%E9%9B%B7%E5%8E%84%E5%A7%86

Paul Graham 在台灣翻譯為保羅·葛雷漢,在中國則多稱為保羅·格雷厄姆。於 1964 年出生,擁有相當特別的背景。最初取得哲學學位後,又進一步攻讀計算機碩士,並最終成為計算機博士,這樣的學術歷程讓他的資歷極為豐富。

早期創辦過一間公司,後來成功將其出售,積累了一筆資金。隨後創辦了 Y Combinator,一家專門投資新創事業的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並育成了無數科技公司,其中包括許多 AI 公司和網路科技企業,這公司的影響力在科技創投圈極為驚人。

保羅·葛雷漢本身是一位,知名的程式設計師和風險投資者,同時也是位出色的作家和部落客。他的行事作風與眾不同,帶有一種古典知識分子的氣息,這種老派的風格,在現代科技創投圈中獨樹一幟,人文主義傾向應該是他的特色。

寫作困難者眾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很多人有寫作困難
  • 職位越高越需要寫作
  • 導致代筆或抄襲
  • 亞瑟:講話演講更難
  • 先寫作再口說再表達

Paul Graham 的文章中提到,寫作對許多人來說,確實是個困難的挑戰。尤其是工作中,隨著職位的上提升,寫作的需求也會增多,像是撰寫報告、製作簡報、回應郵件,還有對內與對外的各種溝通,甚至包括學術論文、書籍出版,以及報章雜誌的投稿等。

許多人在寫作上遇到瓶頸,最後會請人撰稿人或屬下代筆,甚至直接抄襲。令人驚訝的是,有時抄襲的內容並不是困難的大作,而是一些非常簡單的文案。

像我最近觀察到網路上,某些投資網紅之間的爭論,好奇去閱讀他們出版的書之後,就讓我不禁懷疑,那些書是否真的是親自撰寫的,甚至連社群發文可能都由小編代筆。

就我的體驗來說,我覺得「講話」和「演講」比寫作更具挑戰性。要進行一場演講或是口頭報告時,通常得先寫好稿子,然後把稿子用口語呈現,最後還要清晰的表達感受。

寫作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可以應付的了,但在口頭表達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練習。讓每一句話都清楚說到位,並且將真正的想法傳遞出去,這是我目前的挑戰。各位現在看到的,其實就是我在持續練習的過程。

AI代勞寫作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多數人依賴自動生成
  • 變成不會寫作的人
  • 僅少數人懂得寫作
  • 寫作才是真正的思考
  • 亞瑟:不能同意你更多

由於AI語言模型能夠輕鬆生成文章,不少不擅長寫作或沒有深入寫作經驗的人,會開始依賴這些工具。只需輸入幾個關鍵字或提示,AI就能生成所需的文章,還可以簡單地改變文章的風格和方向。

這樣的便利性會讓許多人,變得過度依賴AI寫作,久而久之,寫作和思考的能力就會逐漸喪失。

結果可能只有極少數熱愛寫作,把寫作當作一種熱情,以及自我表達的人才會繼續親自動筆,才會願意投入心力,寫出真正有深度的內容。寫作就是一種深入與廣度的思考,透過寫作才會獲得更全面的理解。

這點我個人深有同感,尤其是從今年六月開始,日更頻道內容以來,這種感受更為明顯。如果使用AI來生成內容,然後照著念出來,當然會變得很簡單,真的非常輕鬆,但問題是這樣的內容缺乏靈魂,沒有真正的思想,顯得普通平庸。

用AI產出的東西,往往只是將一般的資訊重新排列,然後呈現出另一個平庸的結果。這樣的內容無法對我自己,或對閱聽者產生實質的啟發,無法激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寫作讓思考周全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Leslie Lamport
  • 在不寫的情況下思考
  • 只是以為自己在思考
  • 亞瑟:寫作有基本架構
  • 起承轉合正反-強化論證

作者引用了一位科技人 Leslie Lamport 的話:「如果不寫,那只是以為自己在思考。」哇,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如果翻得更簡短些可能會更有力,比如:「不動筆,思考是假的。」

這句話講得非常好,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遵循一些基本的架構。

寫文時都知道會有「起、承、轉、合」四個部分。這四個階段不只是形式,而是在「轉」的部分,會用正反對比的方式,強化我們觀點的立場。例如透過反面的例子,可以更深入探討主題,而「合」的部分則延伸出更多的見解。

這樣的結構讓我們不僅能套用已有的觀點,還能引入相對立的角度,去衡量論證是否合理,並且加入新的例子或延伸內容。反面的觀點讓我們更深入挖掘主題,而延伸則可以讓討論的廣度更開闊。

因此寫作時用AI作為輔助,但僅僅是協助而非代勞,並在過程中加入延伸或不同的觀點。AI在寫作上能幫助做記錄,並確認是否有說錯的地方,但最終的產出還是得依靠自己的邏輯與深思。

時代轉變的必然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工業化之前的工作
  • 讓大多數人身體健壯
  • 汽車運輸之前的騎馬
  • 資訊時代前的手寫字
  • AI也是時代的產物

文章中提到,工業化之前的工作大多依賴體力,這些工作讓人自然健壯。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不再需要依賴體力來工作,想要保持強壯就必須去健身運動。因此工業化之後,要保持身體健壯成為了個人選擇,不再是必然的結果。

同樣地,汽車出現前,騎馬是人人皆會的技能,但隨著汽車普及,這項技能逐漸消失。如果現在還有人想學騎馬,就需要特別去學習。

資訊時代之前,大家都習慣手寫字,甚至很多人會寫毛筆字。然而隨著打字和數位化,手寫字的需求減少,很多人甚至可能無法完整寫出所有的中文字。我自己也發現,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中文是寫不出來的,這是資訊時代的影響。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隨著時代轉變,許多行為發生變化,並且成為個人選擇。同樣地,AI 時代也帶來了新的轉變,讓許多人不再親自寫作或深入思考,依賴 AI 成為了常態,而寫作和思考則成為少數人自願選擇的事情。

AI時代的必然

AI讓人們不會寫作 20241108
  • 寫作能力成分水嶺
  • 獨立思考變成稀缺
  • 冒險犯難視為異類
  • 現場演說少有專精
  • 夢想與信仰更為薄弱

這篇文章的結論指出,未來寫作能力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將人們分成「會寫作」和「不會寫作」兩大類。而能寫作的人才會真正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讓我有一些進一步的想法。

隨著AI幫助我們做出越來越多的判斷,獨立思考將會成為一種稀缺技能。很多人可能會直覺地依賴 AI 提供的建議,因是「安全可靠的選擇」。

再延伸下去,我們或許會看到冒險犯難的人逐漸成為異類。像是創業、追求夢想、孤注一擲的勇氣,這些傳統上被視為英雄般的行為,AI可能告訴成功率低。許多人便會選擇不做不冒險,還有可能被視為瘋狂的行為,甚至被大眾排斥。

進一步來看,當寫作能力低下、缺乏獨立思考、也不願意冒險犯難,這時候擁有演說能力的人,也會變成極少數的專業人士?當大家的生活變得平庸而穩定,演說也不再有激情和感染力,夢想和信仰也隨之變得更為稀薄。

是的,AI 的確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為平穩、安全,並減少風險,但這樣的「富足社會」可能會讓夢想和信仰漸漸消失。當我們都過得舒適時,追求更遠大的夢想、敢於挑戰未知的動力,也會跟著消失。

這比AI讓人們不再寫作更讓人憂心。人類的意圖才是我們和AI最大的差別,今天到這邊~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