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人的價值 20250109,在AI崛起的時代,人類的價值被重新定義。生命的本質是訊息,而人類的使命在於選擇、不確定性與自由度中展現韌性與創造力。AI取代重複性工作,釋放人類追求創意職業,並要求我們具備調用力、批判性思維與藝術素養。未來的核心能力圍繞智慧、信用與雙向領導力。

AI時代人的價值 影片
人有人的用處

- AI普及挑戰人類價值
- 技術進步影響人類定位
- 訊息論提供決策新角度
- AI影響職業和學習方向
- 透過例子簡化核心觀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963950
這一章是萬維鋼老師《拐點》第四章第四節,標題是「價值:人有人的用處」。這一節討論的是一個核心問題:在AI崛起、自動化快速普及的時代,人到底還有什麼價值?
在書的前幾章節,已經從技術、智慧、未來可能性等不同角度分析了AI對人類的影響。而這一節更進一步,從訊息論和決策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在AI時代的定位與價值。
這些內容其實跟我們的生活很有關係,因為它不只是理論,而是關乎我們未來的職業、學習方向,甚至如何與AI相處。接下來,我會把書中的觀點簡化,用一些生活例子說明,幫大家更輕鬆地理解這一章節的重點。
生命本質是訊息

- 生命本質是訊息與選擇
- 訊息論強調不確定性選擇
- 多樣性和韌性體現人類價值
- AI適合重複性標準化工作
- 選擇與經歷塑造生命訊息
在 1950 年,控制論之父諾伯特·維納提出,生命的本質其實是訊息。作為人類,我們的使命就是為整個人類系統提供額外的訊息。
訊息論更進一步的發展指出,訊息的真正價值,在於能在不確定性中進行選擇。
對人類來說,這意味著我們的價值來自於我們的選擇能力、多樣性以及自由度。只有當我們面對例外或特殊情況時,展現出問題的創造力、解決能力,以及人類的韌性,才能真正體現出我們的獨特性。
回到現實生活,標準化、重複性或程式化的工作,更適合交給AI完成。而人類的價值,則是處理突發事件,以及AI無法解決的不確定性或模糊選擇。
在曾寶儀的一場TED演講中,最後說:「我就是訊息。我努力活出的生命,就是我想帶給這個世界的訊息。」 這句話其實很好地詮釋了訊息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
每個人的選擇、經歷和傳遞出的價值觀,本身就是作為訊息的一部分。這段演講也讓人重新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生命,為世界提供獨特而有價值的訊息。
無法完全約束AI

-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大法則
- 法則設計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 規則不足以限制AI行為
- 人類判斷勝過靜態規則
- 接受不完美找到平衡共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e_Laws_of_Robotics
在過去,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倫理架構叫「機器人三大法則」,這是由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小說裡提出的。
三大法則內容大致如下:
1.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讓人類受到傷害。
2.必須服從人類的指令,除非與第一條衝突。
3.必須保護自己,但不能違背前兩條法則。
這三大法則提出了一種理想化的架構,對後來的小說、電影、藝術創作,甚至早期的AI設計都影響很深。但實際運作時卻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什麼是傷害?什麼是服從? 這些看似簡單的概念,其實充滿主觀性,AI根本無法真正理解。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計算不可約性」,規則再怎麼設計,都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的情況。所以,想靠這三大法則完全限制AI,是不可能的。科幻電影裡常演到這種場景,就算AI被強迫遵守三大法則,最終還是會找到漏洞,甚至威脅人類。
規則雖然重要,但人類的判斷更關鍵。像是無人駕駛車在緊急情況下,該優先保護誰?是行人還是乘客?如果選擇行人,是要保護老人、孕婦,還是孩子?這些問題很難用一套固定規則解釋清楚,因為情境不同,人類的價值判斷也會不同。
再說,自動駕駛車偶爾還是會發生事故,我們不可能讓程式變得完全完美。與其苛求AI無瑕疵,不如接受它的不完美,然後不斷修正調整,在人類和AI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透過這種方式,才能讓人類和AI的共存真正走得長遠。
AI對工作的影響

- 技術淘汰與創造工作
- 重複性被取代更高價值崛起
- 字幕製作自動化解放人力
- 剪輯技術門檻降低創造機會
- 效率提升新技能職業升級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3347
每次技術革命都會淘汰舊的職業,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職業。比如,當年自動電話交換機的出現讓接線員失業,但通信行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多相關的崗位。
AI的發展也是如此,它取代了重複性高、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同時釋放人類去追求更有創造力的職業。
以前做YouTube頻道時,字幕需要專人聽寫,把語音逐字打下來,再按照時間軸手動調整,是非常辛苦勞累的低薪工作。
隨著AI技術的進步,字幕的產生已經可以自動化,只需要在剪片時稍為調整就好。字幕人員的工作雖然消失了,但他們轉而學習剪輯技術,成為影片剪輯師,薪水比以前高,工作也以創意為主。
隨著軟體發展,不僅降低了剪輯的門檻,還提供了更多輔助工具,即使沒有專業背景的人,也能從事這份工作。不僅提高整體效率,還讓許多人學到新的職業技能。
這就是AI改變工作的最佳例子:淘汰低效的勞動方式,提升人類價值,讓工作更有創造性和吸引力。
AI時代的新技能

- 調用力-AI工具提升效率
- 批判性思維-確保正確決策
- 計算機思維-融合AI解決問題
- 藝術哲學-補足AI創造局限
- 領導與說服力-推動人機合作
https://techtarian.com/others/opinion/ai-and-human
在AI時代,有一些特別的技能是我們人類必須培養的。以下幾點是最重要的關鍵:
第一,調用力
我們需要有能力靈活運用AI工具,以及各種軟體和硬體來達成目標。這不僅是使用工具,更是了解什麼時候、如何用對工具,來提升效率與成果。
第二,批判式思維
作為人類,我們必須能夠分辨真假,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這不僅是面對AI的輸出結果,更是確保我們的決策方向正確,能夠引導AI做出更有益的行動。
第三,計算機思維
人類需要懂得結構化、邏輯化的解決問題,了解電腦和AI的邏輯運作方式。我們不僅要理解人類自己的思維,還要知道AI是如何思考和運算的,這樣才能有效地與AI合作,解決複雜的問題。
第四,藝術與哲學素養
藝術和哲學的價值在於,它們是AI無法取代的領域,能幫助我們提升創造力和判斷力,並補足AI所缺乏的人性化視角和情感。這些素養對未來的創新非常關鍵。
第五,領導力與說服力
在AI時代,我們不僅要有效管理AI和相關技術,還需要具備帶領人類的能力。我們要能說服人類,團結大家朝向共同目標邁進,並激勵團隊克服挑戰,創造價值。領導力不只是對人的影響力,也包含對AI的掌控力。
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更注重如何使用AI工具,而不是花時間學習那些AI和電腦輕易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分工中,成為引領AI、駕馭AI的角色,真正發揮人類的價值。
自由技藝的價值

- 智慧-溝通人與AI橋樑
- 信用-是合作的核心基石
- 領導力-掌控AI與人類協作
- 教育應重視處理複雜事務
- AI時代每人都有機會成君子
https://ai.iias.sinica.edu.tw/ai-conversion-harari-li/
在這一段,我們可以用古代自由技藝的三大精神——智慧、信用與領導力,來總結AI時代中人類的核心價值。
智慧
在古代,人們對領導者的要求不是他能做多少事,也不是他的智商有多高,而是他的智慧。在AI時代,智慧同樣重要,但它的形式已經轉變。一個人需要有智慧去溝通、串聯AI與人類之間的橋樑,了解兩者的差異,善用AI的優勢並避開其缺點。這不僅是技能,更是一種掌控全局的能力。
信用
信用是合作的基石。在古代,領導者與領導者、小民族與小民族之間,只有建立信用,才能共同發展。同樣,在AI時代,每個人都像是「君子」,需要彼此信任,才能有效合作。這意味著人類要學會遵守承諾,並在團隊中展現值得信賴的態度,才能與他人和AI共同完成目標。
領導力
領導力在AI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僅要能夠駕馭AI,同時也要具備領導其他人類的能力。此外,我們還需要學會被其他領導者領導,與他們協作,形成更大的合力。這種雙向的領導力不僅是掌控的能力,更是一種適應與平衡的智慧。
結論
AI時代的到來,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君子」或「領導者」。我們需要在教育中重視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發展智慧、培養信用,並提升領導力。只有具備這三大核心能力,才能在駕馭AI的同時,與其他人類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