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與先鋒 不是深層政府 20250128,老高提到貝萊德與先鋒是「深層政府」,但深入探討後發現並非如此。它們的角色是全球資金的管理者,代表無數投資者,而非真正的決策者。影片解析了它們的影響力來源、全球股東結構,以及它們在資本市場中的中立性,澄清陰謀論誤解。

貝萊德與先鋒 不是深層政府 影片
老高深層政府

- 老高提到深層政府
- 貝萊德和先鋒集團
- 掌控全球經濟
- 冷靜後認為說法誇張
- 影片解析真實角色
今天要談的議題非常有趣,有一天看老高他提到,貝萊德和先鋒集團是所謂的「深層政府」。這個說法我第一次聽到,當時真的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說貝萊德和先鋒幾乎控制了全球經濟,像全球前十大、百大企業的大股東,很多都是這兩家公司,甚至連台積電也是。聽到這裡,我一瞬間覺得這個世界,好像真的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操控著。
但是冷靜下來想一想,玩股票玩了這麼久,我怎麼只感覺到大戶在欺負小散戶,完全沒感覺到什麼深層政府的力量?這件事情應該沒那麼簡單。
我稍微去查了一下,發現貝萊德和先鋒的影響力確實很大,但它們其實只是ETF的管理者。所以今天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它們到底是不是所謂的「深層政府」。
深層政府定義

- 深層政府指隱藏勢力
- 控制政策媒體經濟
- 陰謀論過度誇大能力
- 若存在應更隱秘
- 貝萊德先鋒公開透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ep_state_conspiracy_theory_in_the_United_States
到底什麼叫深層政府?有時候它也被稱為「影子政府」。指的是一群躲在幕後、不受監督的勢力,擁有超越合法政府的力量。這些勢力大到可以控制國家政策、操控媒體、甚至影響軍方和全球經濟體系。
在很多陰謀論的影片、文章甚至記者的報導裡,深層政府常被描述成一個,全知全能的掌控者,似乎所有事情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但實際上,如果深層政府真的存在,像影子一樣在幕後運作,那麼它們肯定會隱藏得更深、更隱密,而不是像貝萊德和先鋒這樣,公開自己的持股、財務數據,並且還受到嚴格的法律監管。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會感覺到,不同立場的政府換上台後,政策卻幾乎沒有變化。這種現象也讓人不禁懷疑,是否真的有一個所謂的「深層政府」在背後運作。
亞瑟深層政府觀點

- 深層政府存在但非陰謀
- 是為國家利益付出的人
- 如中情局或台灣官僚
- 貝萊德先鋒是資金管理者
- 目的是幫投資者賺錢
我自己其實相信深層政府的存在,但它的形式應該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真正的深層政府,應該是一群為了國家或社會,願意犧牲個人利益的人。例如美國的情報單位,或者台灣的金融官僚。他們的確是在幕後默默運作,維護國家安全或穩定金融市場。
以台灣的金融官僚為例,即使職位再高,一年可能也就兩百萬薪水,只能讓自己過得舒適。但在私人企業任職,年薪可能早已超過千萬,能讓自己和子孫都過上優渥的生活。可這些人選擇以國家優先,這樣的犧牲奉獻讓人敬佩,是我自認無法做到的。
然而,貝萊德和先鋒這些公司卻完全不同。它們是資本市場的管理者,不是為了國家利益或社會安全而存在,它們的目的是幫助全球投資者賺錢,並提供穩定的投資選擇。這樣的角色,和所謂的深層政府完全不一樣。
全球十大企業

- 全球前十大企業股東分析
- 先鋒貝萊德多為主要股東
- 僅沙烏地阿美由政府掌控
- 它們代表全球投資者資金
- 影響來自規模非決策權
https://www.futunn.com/hk/stock/TSM-US/news/announcement/changes-in-ownership
在說明貝萊德和先鋒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的股東結構,來理解為什麼這兩家公司會被認為是「掌控世界」的黑手。
以蘋果和微軟為例,它們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幾乎都是先鋒和貝萊德。沙烏地阿美是個例外,它的第一大股東是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幾乎掌握了所有的股權。接下來,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亞馬遜的第一、第二大股東又回到了先鋒和貝萊德,輝達(NVIDIA)也不例外。
至於台積電、Meta和特斯拉,它們的第一大股東稍有不同,分別是台灣政府、扎克伯格家族和埃隆·馬斯克。但即便如此,它們的第二和第三大股東依然是先鋒和貝萊德。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除了沙烏地阿美之外,全球大型企業中,貝萊德和先鋒都是前三大股東。這種情況確實容易讓人產生「它們掌控全球經濟」的錯覺。
但實際上,它們只是負責管理,來自全球的被動型ETF資金,代表無數的個人投資者、公司法人、國家機構和退休基金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的決策者。
1. 蘋果(Apple)
• 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 (6.9%)
• 第二大股東:貝萊德 (6.5%)
2. 微軟(Microsoft)
• 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 (8.0%)
• 第二大股東:貝萊德 (7.1%)
3. 沙烏地阿美(Saudi Aramco)
• 第一大股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 (98.5%)
4. Alphabet(Google母公司)
• 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 (7.9%)
• 第二大股東:貝萊德 (7.5%)
5. 亞馬遜(Amazon)
• 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 (7.2%)
• 第二大股東:貝萊德 (6.8%)
6. 輝達(NVIDIA)
• 第一大股東:先鋒集團 (8.4%)
• 第二大股東:貝萊德 (7.6%)
7. 台積電(TSMC)
• 第一大股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 (6.38%)
• 第二大股東:先鋒集團 (6.9%)
• 第三大股東:貝萊德 (5.6%)
8. Meta(Facebook母公司)
• 第一大股東:扎克伯格家族 (10%)
• 第二大股東:先鋒集團 (7.8%)
• 第三大股東:貝萊德 (7.5%)
9. 特斯拉(Tesla)
• 第一大股東:埃隆·馬斯克 (20.6%)
• 第二大股東:先鋒集團 (7.0%)
• 第三大股東:貝萊德 (5.8%)
貝萊德集團

- 貝萊德1988年成立
- 1999年推出iShare基金
- 管理資產超10兆美元
- 全球資金非自有資本
- 數據公開不是深層政府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Rock
我們來聊聊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它成立於1988年,最初只是一間小型的資產管理公司,但在1999年推出了著名的ETF平台iShares,涵蓋非常多種資產類型,徹底改變了全球資產管理的格局。如今管理的資產規模已超過十兆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簡單來說,上市公司的貝萊德,更像是一個「資產代管人」,幫助管理全球投資者的資金,雖然它的資產規模龐大,但並不擁有真正的控制權,所有的財務和運作都公開透明,同時受到全球各地法律的嚴格監管。
另外,在公司股權投票時,貝萊德通常站在中立的立場,而不是直接干預公司決策。這樣的透明性和被動性,與陰謀論中深層政府的「隱秘性」和「絕對控制」完全不同,它的本質只是資金的管理者,而不是經濟的掌控者。
先鋒集團

- 1975年成立由博格創立
- 基金和投資者共同持有
- 首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
- 專注低手續費長期回報
- 先鋒中立受投資者信任
https://pgfinnote.com/the-largest-mutual-fund-organization-on-earth/
再來談一下先鋒集團(Vanguard)。成立於1975年,由約翰·伯格(John Bogle)創立。最大的特色是是由旗下基金和投資者共同擁有,而不是上市公司。
最重要的貢獻是,推廣極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並成功將這種投資方式普及到全球,堅信投資應該是穩定、低成本和長期回報。
幾十年來,他們的努力徹底改變了市場的生態,讓普通投資者,也能以低成本參與市場的成長。簡單來說,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的概念:定期定額投資大盤。
約翰·伯格從大學論文、創立公司、發行ETF到出版多本書籍,都不斷強調這樣的投資哲學。先鋒集團的非營利結構,和低成本投資理念,讓它深受被動投資者的喜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市值最高的企業中,幾乎都是主要股東。
然而,它的角色依然是中立的,並不像陰謀論所說的那樣擁有掌控權。先鋒只是被動的ETF管理者,專注於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回報,而非掌控市場的黑手。
影子政府與先鋒

- 影子政府若有應更隱秘
- 貝萊德先鋒數據公開透明
- 博格改變投資市場推廣ETF
- 證明低成本投資最有利
- 它們是守門人非黑手
https://pieceofclare.com/stay-the-course/
如果真的有深層政府存在,它一定不會讓你輕易發現。真正的權力掌控者應該隱藏得非常深,而不是像貝萊德和先鋒這樣,透過ETF公開財務數據和股權結構,讓全世界都能檢視。
特別是先鋒集團,它的創辦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創立了第一支大盤ETF,並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證明,低成本的投資方式,是對大眾投資人最有利的選擇。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學者,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實踐家、企業家和作者。
與其說貝萊德和先鋒是深層政府,不如說它們的存在,讓全球投資變得更公平、更透明,也讓普通投資者能夠參與市場,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至於所謂的深層政府,其實更像是由公務員、行政幕僚甚至官僚主管所組成的群體。他們是真正運行政府的人,也因此讓政府的施政方向能大致一致,不會因為選舉而變得亂七八糟。
今天就聊到這裡,也藉這個機會讓大家更了解,被動投資和ETF的重要性。謝謝大家的收看,下次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