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提案圍堵中國AI 限制DeepSeek 發展民主價值AI 20250319,OpenAI 提案直指中國 DeepSeek,並提出三圈封鎖計劃,以「民主 AI」為核心價值觀,遏止中國 AI 技術發展。報告中亦提及,美國將擴建數據中心,加強監管以防止技術外流。

OpenAI 提案圍堵中國AI 限制DeepSeek 發展民主價值AI 影片
啟稟皇上出事了
OpenAI膽大包天
竟然提案要圍堵中國AI
要限制DeepSeek
要發展民主價值觀的AI
哇哦~XI皇上小心啊
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每週一到每個禮拜五
我們都會日更這個頻道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OpenAI提給美國的這個AI建議書
OpenAI的報告

- OpenAI提案背景
- 報告帶有政治色彩
- 媒體大幅報導影響廣
- 美中對立加劇引關注
- 台灣需關注未來趨勢
今天要聊一份由 OpenAI 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報告,正式名稱是《AI 行動計畫提案》。這是 OpenAI 在 2025 年 3 月 13 日提交給美國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 (OSTP) 的建議書,內容就是建議美國如何阻止中國在 AI 領域的發展。
原本我不打算談這份報告,因為它充滿了濃厚的政治色彩,感覺更像是一場科技戰背後的政治鬥爭。
不過,美國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方面也動員了不少 KOL 出面回應,這讓我覺得有必要仔細看看。
結果發現,儘管這份報告很政治化,但它透露了美國在 AI 科技上的下一步計劃,這對我們來說其實很值得關注。
像是報告中提到的中國AI封鎖計畫,還有美國擴建 AI 數據中心、設立 AI 監管機構,甚至在版權問題上可能會放寬限制。
這些措施不只影響美中之間的競爭,還可能牽動全球科技供應鏈,對投資市場也會帶來影響,看來是不得不仔細關注了。
美中反應與輿論

- 美媒關注報告細節
- 中國KOL迅速反擊
- 雙方觀點高度對立
- 科技戰升級引討論
- 影響投資與產業鏈
OpenAI 這份報告一發表,立刻在美中兩國引起強烈反應。
美國方面,科技媒體和研究機構普遍認為,這份報告顯示出美國將對 AI 採取更積極的控管策略,尤其針對中國,將採取更強硬的行動。
《TechCrunch》就指出,OpenAI 提出的措施,很可能成為美國政府,未來制定 AI 政策的依據。
特別是報告中對 DeepSeek 的指控,說它是「中國政府控制的公司」,可能會在中共指示下操控模型,進而危害美國國安。
中國方面的反應也很快。許多媒體和 KOL 批評,OpenAI 的報告帶有強烈的政治偏見,甚至指控 OpenAI 已成為「美國政府的政治工具」。
有些媒體更進一步認為,這份報告本質上是一場「科技封鎖計劃」,目的是打壓中國 AI 產業,來鞏固美國的科技優勢。
從這些反應可以看出,這份報告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建議,而是一場牽動供應鏈、投資市場,甚至國際競爭的政治行動。
三圈封鎖計畫

- 三圈封鎖層層圍堵
- 美國擬封鎖先進技術
- 防止技術流向中國
- 供應鏈管控成關鍵
- 全球科技競爭升溫
https://www.tmtpost.com/7498362.html
在這份報告中,OpenAI 提出了一項名為「三圈封鎖」的計劃(Three-Tier Containment) ,目的是透過層層圍堵的方式,限制中國在 AI 技術上的發展。
根據報告內容,第一圈封鎖 針對的是最先進的 AI 技術、半導體設備和資料中心。OpenAI 建議美國全面禁止這些技術出口至中國,以防止中國獲取高階晶片、先進模型等核心資源。
第二圈封鎖 則針對那些,可能會間接將技術轉移到中國的國家。OpenAI 建議對這些國家實施更嚴格的技術審查,避免中國藉由繞道的方式獲取相關技術。
第三圈封鎖 則是最嚴格的一環,鎖定中國本土,全面禁止與中國,有任何 AI 技術或數據的交流,從根本上切斷中國,取得美國 AI 技術的可能性。
這項「三圈封鎖」計劃不只是針對技術本身,還擴展到整個供應鏈的控管。換句話說,未來無論是半導體、伺服器、AI 模型,甚至是 AI 服務相關的產業,都可能會受到美國新政策的限制。
這項封鎖計劃若全面推行,勢必會加劇全球科技競爭,對產業鏈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AI監管機構成立

- 美國擬成立AI監管機構
- 強化技術風險控管
- OpenAI主動配合監管
- 降低政府安全疑慮
- 可能引發各國跟進
https://openai.com/global-affairs/openai-proposals-for-the-us-ai-action-plan
除了技術封鎖,OpenAI 在報告中還建議成立一個專門的 AI 監管機構,負責監督 AI 技術的發展,確保技術不會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流入敵對國家,或被用於危害社會的行為。
OpenAI 表示,他們願意與這個機構合作,並主動分享模型的數據與技術細節,以換取政府對 OpenAI 的信任。
換句話說,OpenAI 願意讓政府了解技術細節,以降低美國政府對 AI 風險的疑慮。
這項提議雖看似出於國安考量,但也是 OpenAI 迴避外界對於封閉技術,以及安全性的批評,並減少政府干預的一種策略。
未來,美國是否真的會成立這個機構還有待觀察。但如果真的成立,勢必會對 AI 技術的發展帶來影響,並可能促使其他民主國家跟進,強化對 AI 技術的控管。
AI數據中心投資

- 美國擴建數據中心
- 強化AI算力與速度
- 吸引投資促進就業
- OpenAI配合政府政策
- 確保美國科技領導地位
OpenAI 在報告中強調,美國政府應加大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擴建數據中心。
報告提到,美國若要在 AI 技術上持續領先中國,除了技術本身的優勢,還必須確保基礎算力更強大,確保 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能夠更快速、更穩定。
此外,擴建數據中心還能吸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不僅有助於提振美國經濟,還能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OpenAI甚至在報告中表態,願意配合美國政府的 AI 採購政策,等於是以「技術透明度」作為交換,來換取政府的信任。
面對美國政府對 AI 技術風險的擔憂,OpenAI 希望藉由,參與政府的基礎建設計畫來取得信任,避免更嚴格的管制。
整體來看,美國推動 AI 基礎建設,既是經濟考量,也是科技競爭的佈局,持續在 AI 基礎設施上搶占優勢,防止中國迎頭趕上。
版權內容爭議

- 放寬AI訓練版權限制
- 數據需求衝突版權保護
- 中國競爭促美國應變
- 內容創作者擔憂侵權
- AI與版權衝突恐加劇
OpenAI 在報告中,提出了一項具爭議的建議,主張應放寬 AI 模型在訓練時,使用有版權保護的內容。
OpenAI 認為,AI 技術的發展極度依賴大量數據,而許多數據都受到版權保護。隨著 AI 技術快速進展,現行的版權規範已成為一種阻礙。
由於中國在 AI 訓練方面,比較少受到版權限制,美國若不放寬相關規範,恐怕會因此失去競爭優勢。
不過,這項建議也引發不少創作者,和內容產業的不滿,擔心 AI 模型會大量使用未經授權的作品,侵害原創者權益。
這項版權改革確實可能加速 AI 的發展,但也可能讓 AI 與內容產業的衝突持續升溫。
目前,這項建議是否會獲得,美國政府的正式回應仍待觀察,但這背後正反映了, AI 公司與政府之間的利益交換。
台灣的未來影響

- 美中科技戰波及全球
- 數據中心擴建帶動需求
- 台灣伺服器產業迎機會
- 出口技術須避觸法規
- 科技戰中需審慎應對
https://www.taiwanthinktank.org/single-post/美中科技系統競局下的台灣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這份報告雖然針對中國,但其影響已擴及全球,台灣也難以置身事外。
首先,美國擴建數據中心,勢必帶動 AI 伺服器、散熱、電源管理、記憶體,這類周邊產業的需求。台灣在這些領域具備領先優勢,相關電子廠營收應該會再突破。
隨著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其他民主國家可能也會陸續跟進。這意味著台灣科技企業,在出口高端技術產品時,必須格外小心,避免誤觸相關禁令。
台灣業者還需要密切關注歐美、日本。一系列民主國家的政策變化,並把握數據中心、AI 晶片、伺服器等產業的成長機會。
這些需求其實正是台灣切入市場的良機,相關產業應該積極布局。
最後,面對美中科技戰,台灣更要審慎應對,該站的邊就要站得穩、站得好,避免陷入兩邊通吃的模糊地帶,重蹈過去日本的覆轍。
民主價值AI

- AI競爭延伸至價值觀
- 民主AI強調透明開放
- 專制AI恐成控制工具
- 美國推動民主AI優勢
- 未來恐成政治核心焦點
整體來看,OpenAI 這份報告不僅是一場科技競爭,更是一場關於 AI 發展價值觀 的對抗。
報告中強調,美國的 AI 技術應以「民主價值觀」為基礎,擴大其影響力,並防止中國這樣的「專制政權」,利用 AI 加強社會控制。
OpenAI 特別強調,擴大「民主 AI」的優勢,並防止「專制 AI」擴散,其本質就是希望確保 AI 的發展,能符合美國,已及盟友所認可的價值觀。
因此,AI 技術的競爭已不再只是技術本身的競爭,更進一步延伸到價值觀的競爭。
過去我也曾經提到,美國封鎖中國AI科技的核心,某種程度上與價值觀的衝突密切相關。
隨著 AI 持續發展,「民主 AI」與「專制 AI」的對立,恐怕會成為最核心的政治焦點之一。
之後我也會再做一集,專門來講解「中立 AI」、「民主 AI」和「專制 AI」之間的差異,深入探討它們在設計理念、風險、與社會影響上的不同。
今天就到這裡
想要討論的歡迎在下面留言
但是請特別注意不要過分偏激
免得你的留言
會被YouTube直接擋下來喔
我是亞瑟~我們明天見~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