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20241122,亞瑟利用拐點的第三章第三節為題材改寫,AI 正在重塑政治與社會運作,從民主制度中的提示、輸出、選擇邏輯,到專制政權對其監控的抵抗,都展現出它的雙面影響力。隨著 AI 時代成長的世代,對民主與代議制度的需求將不斷增強,推動專制結構逐漸瓦解。

AI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影片
嗨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今天要來講專業代議制民主和生成式AI
各位可以發現今天我戴了墨鏡
沒有錯 那是因為我覺得這一個章節的內容
已經被大量刪減 甚至被篡改
所以我戴上了墨鏡
表示我對中國那邊出版商嚴重的抗議
代議制民主與AI

- 討論AI與政治影響
- 批評章節內容混亂
- 提及政治正確審查
- 強調民主與出版自由
- 試圖還原原文意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963950
我們這次要來到萬維鋼老師的《拐點》第三章第三節,這邊的標題是《專業:代議制民主和生成式 AI》,實際上要討論的東西是 AI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我坦白說,我非常不喜歡這個章節。這個章節我自己看了一遍之後,完全看不懂它講什麼,所以我請 AI 再看一遍。AI 也是給我亂看一通,這證實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一個章節其實是被大量修改,經過政治正確的審查之後所產生的內容。
所以這個章節前後的寫法不一樣,結構也不一樣,舉例也不像前面那些精彩、有邏輯。它完全不像是萬維鋼老師會寫的東西,真的很可惜。難以想像,一個美國人的出版品也要受到這樣的審查。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我們民主的社會和自由出版的環境。
我自己因為長期關注萬維鋼老師的內容,不管是聽他講的還是看他寫的,都已經很多年了。所以我會試著用我對萬維鋼老師的理解和認識,還原他可能想在這章節中表達的想法。那我們開始吧。
提示輸出與選擇

- AI流程類比民主制度
- 選票提示政策方向
- 政府執行政策輸出
- 選舉與議會修正政策
- AI與代議制度邏輯一致
https://ai.iias.sinica.edu.tw/ai-political-science-application/
在這個章節裡,一開始萬老師用了一些例子來說明我們在使用 AI 的時候是怎麼操作的。首先,我們會給 AI 一個提示(prompt),AI 根據提示做出輸出,接著我們再從 AI 輸出的結果中選擇我們需要的答案或者成果。所以這整個過程就是提示、輸出、選擇這樣的一個步驟。
萬老師認為,這個步驟其實和現在的民主代議制度非常相似。選民在投票時,透過選票表達了自己對政策的大方向,這就好比是在給政策下指令,或者說是在給政府一個提示。而政府就像 AI 一樣,根據這個提示去執行,制定並推行各種政策。
執行完成後,接下來就進入了選擇的階段。這個選擇發生在每一次的選舉,選民會透過選票來表達自己對政府執政的態度,是否支持或者認可。如果政府的表現被認為良好,那麼就會得到繼續執政的機會。
不過,萬老師也強調,這個選擇不僅限於選舉。由於代議制度的存在,議員在議會中也會定期針對政府的政策進行審議與選擇,並做出修正。所以,整個運作模式就更加接近 AI 的自動生成系統。人民透過選票發出提示,政府根據提示進行輸出,而國會則在輸出的過程中不斷做出選擇與調整。最終,每隔四年或五年的大選,人民會再次對政府進行總體評估並做出選擇。
因此,AI 的自動生成概念,其實與民主代議制度的邏輯有著高度相似之處,反映了提示、輸出與選擇這一核心模式。
美國選舉的例子

- 大選「去中國化」案例
- 選票提示政府目標
- AI 提供執行策略細項
- 國會檢視政策執行情況
- AI 流程與民主制度類比
我們來舉一個美國大選的例子來說明。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兩黨的候選人都明確表示希望推動「去中國化」,也就是要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假設今天美國人民已經透過投票的方式告訴政府,他們希望擺脫中國製造,那麼接下來政府該怎麼做呢?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請 AI 來提供建議,而螢幕上所看到的,就是 AI 給出的具體方案和細項。這些細項包含了政府需要執行的各種策略,從貿易政策的調整,到製造業供應鏈的重組,再到吸引企業回流的具體措施等等。
然而,政府的職責並不只是執行所有建議,它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與取捨。哪些部分需要全面執行?哪些部分可以緩步推進?哪些部分暫時不執行?最終的目標是達成擺脫中國製造的方向。於是,美國政府會根據這些策略來逐步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美國的代議制度也會發揮作用。國會議員作為人民的代表,會定期檢視政府的執行情況。如果發現政策執行出現偏差,他們就會根據民意,督促政府調整方向,確保政策能夠更符合選民的期望。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更長期的過程。當這屆政府執行了四年的政策,到了下一次總統大選,人民將再次對這屆政府進行檢視。他們會評估政府是否完成了「擺脫中國製造」的目標。如果做得好,選民可能會繼續支持並讓該政府連任;如果沒有達到期待,那麼選民就會選擇換人,改變政府。
因此,這整個流程可以歸納為提示、執行、輸出與選擇,甚至可以進一步細化為提示、輸出、執行、修正與選擇。這是一個更加細緻的模式。而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AI 生成的運作邏輯,與當前的民主代議制度非常類似,兩者都依賴於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來實現目標。
專制政權與AI

- AI流程適用專制模式
- 君王宰相治理歷史類比
- 現代公司管理邏輯類比
- AI提高專制效率與控制
- AI同時協助專制與民主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929700003-431001
AI 可以讓民主的代議制度運作得更好,因為它的提示、輸出、選擇模式與民主制度的邏輯非常吻合,但反過來看,AI 同樣也能讓專制政權變得更加專制。
例如在古代,君王其實也是透過類似「提示-執行-選擇」的流程來治理國家。君王把想要實現的目標,也就是提示,交給宰相。宰相則負責執行相關事務,並輸出結果給君王。君王會根據這些結果,做出選擇與判斷,判斷宰相的表現是否達標。如果宰相做得不好,那麼他可能就會被撤換,甚至被處罰。
如果把這套邏輯套用到現代專制政權的治理模式,也同樣適用。現代公司行號的管理層是類似的例子。董事長通常不會直接插手公司治理,而是把他的指令和目標(提示)交給總經理。總經理以及他的幕僚團隊會制定具體的計畫與解決方案,再交由公司下屬部門執行。執行完成後的成果,再由董事長進行評估或選擇,判斷總經理是否達成了董事長的目標。如果總經理表現良好,就會繼續留任;如果不符合期待,則可能被更換。
在專制政權中,AI 的角色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讓專制政權更快速、更有效率地運作。AI 的高效分析能力,能協助專制統治者快速做出決策,並且即時監控執行過程。此外,AI 還能被用來增強對人民的控制,例如監控言論、預防集會結社,甚至精準識別可能的反對者。這讓專制政權的治理效率大幅提高,並鞏固其統治。
但這是否意味著 AI 本身具有好或壞的屬性呢?實際上並不是如此。AI 本質上是一個工具或武器,既可以為民主制度帶來好處,也可以為專制政權提供便利。它的應用效果取決於使用者的目的與意圖。然而,AI 的底層邏輯和模式其實也可能潛在地對專制政權構成威脅,這部分我們可以在下一次再深入討論。
AI運作底層邏輯

- AI流程改變社會運作
- 民主要求政客負責
- AI促成人民反抗思想
- AI種下反奴性思想種子
- 社會趨向民主代議制度
我們先回到一開始我們講過的最基本流程,那就是由人先給出提示(prompt),再由 AI 處理,最後由人類選擇是否採用、執行或者接受 AI 的答案。在 AI 時代或者語言模型的時代,人們已經非常習慣利用 AI 來輔助日常工作,例如寫作或整理資料。
換句話說,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邏輯:「我給出指令,AI 就要幫我實現,並且拿出我要的結果。」當這種思維深入人心,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運作方式的巨大改變。
以民主國家為例,人民通常認為:「我選你這個政客上來,就是要完成我希望達成的事情。只要你做對了,我就讓你繼續執政;如果做錯了,我就會換掉你。」這樣的邏輯也同樣適用於獨裁者,但不同的是,獨裁者做的事情往往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
然而,當 AI 普及之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即使是在專制政權下的人民,也會開始使用 AI。他們可能會認為:「既然你是獨裁者,那你至少得讓我過上更好的日子。如果你做不到,我就會考慮推翻你。」這種邏輯在過去並不明顯,因為當時的人對權威有更重的順從心理。
但在 AI 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從小就接受一個基本觀念:「我提出需求,AI 或政府就應該完成;如果做不到,就必須被替換。」這種反奴性的思維,隨著 AI 的普及,將逐漸深植於每個人的心中。
所以,雖然 AI 可以幫助獨裁者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但同時,AI 的底層邏輯也在人民心中種下了反抗的種子。一旦這顆種子被種下,就再也無法抹除。最終,AI 所推動的未來世界,將不可避免地朝向更民主的代議制度發展。
獨裁政權的抵抗

- 限制言論審查內容
- 控制AI模型注入專制
- 美化監控為保護措施
- 宣揚理想化價值與文化
- AI與人民心理的博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7442
聰明如獨裁政權的智囊團,他們一定也能看出 AI 帶來的潛在威脅,因此會採取各種行動來延緩 AI 對他們專制統治的影響。以下是可能的幾個對策:
獨裁政權可能會嚴格控制涉及民主或反專制內容的言論。例如,這本書在討論 AI 與政治的章節時,表現出內容前後不一致、荒腔走板,甚至有精簡化的情況,很可能是因為這類話題受到了審查與修改。他們通過審查來確保任何挑戰專制的內容不會出現在公共領域。
獨裁政權會阻止人民接觸由民主國家開發的 AI 模型,轉而推廣他們自己設計的 AI 系統。在這些受控的 AI 模型中,他們會避免談論民主、選舉等概念,注入更多對領袖、政黨或政府的崇拜思想。他們會利用這些 AI 模型,不斷向人民灌輸專制理念,形成日以繼夜的思想控制,強化人民對專制體制的認同。
獨裁政府會將 AI 監控包裝成一種「為了人民好的行動」,例如防範敵人破壞社會穩定、保護國家安全等。他們利用 AI 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卻將其美化為愛國行為,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統治合法性。
由於 AI 的普及使全球資訊更加透明,人民能輕易了解到其他國家的生活水準,而專制政權往往難以追趕民主國家的效率市場。因此,他們會宣揚「我們不需要物質生活的追求」的理念,例如宣揚文化傳統、道德價值,告訴人民:「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文化,不被浮華的生活所誘惑。」
這些措施是獨裁政權試圖抵抗 AI 時代威脅的重要手段。但它們能否長久維持,將取決於 AI 與人民反抗心理之間的博弈。
新民主的產生

- AI影響民主與專制
- 提升效率亦強化控制
- AI種下反抗的種子
- AI將推動社會更民主
- 全民意識融入的熔爐
AI 的底層邏輯和操作方式,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運作方式。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政權,AI 的影響都無法忽視。民主國家可以利用 AI 增強代議制度的效率與透明度,而專制政權也試圖利用 AI 來鞏固自身的統治。
然而,AI 這種工具的雙重性,既可以加強控制,也可以在人民心中種下反抗的種子。隨著 AI 的普及和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AI 所塑造的世界勢必會趨向更加透明、更加民主,因為人民的需求與權利,將最終推動社會向自由與公平的方向前進。
AI 時代培養出來的人,他們的邏輯非常簡單,那就是「我提出要求,AI 或電腦就必須幫我完成」。同樣的道理,這種邏輯也會被應用到與政府的互動上:當人民向政府提出要求,政府就應該幫助他們實現。
在這樣的邏輯下,人民短期內可能並不在意政府的組成方式,例如民意代表是不是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總統是不是透過選舉產生的。他們關心的只是政府能否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專制政權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的需求,因為它缺乏民主制度中對人民負責的機制。
當人民對 AI 滿懷信心,但對政府卻失去信心時,問題就會爆發。這時候,政府將面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唯一的出路,就是通往民主化的代議制政府。因為在民主制度下,人民的不滿可以通過更換政府來表達,而不需要推翻整個統治結構。
因此,隨著 AI 的普及和 AI 時代孩子的成長,他們對民主和代議制度的需求只會更強烈。這也預示著專制時代的終結。相反,AI 的發展將推動一個更民主、更能包容全民意見的時代。
我們以往可能擔心,AI 的發展會導致一個專制大企業掌控、個人失去自由的烏托邦,但事實並非如此。恰恰相反,AI 的影響將打造出一個人人參與、全民意識融入的「民主熔爐」。這個熔爐將使社會更加透明,成為一個由公眾意識塑造的巨型協作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