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美國揚言對台積電晶片課100%關稅,但實際上,美國無法失去台積電,關稅政策可能最終因企業壓力調整。美國半導體回流勢在必行,但缺乏供應鏈與技術人才,仍需依賴台灣工程師與管理。未來,美國半導體可能由台灣人主導,在半導體行業扮演壟斷地位。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影片

今天來嘴砲一下
如果台灣被課百分之百的關稅
那會怎麼樣
實際上發生的機率非常小
但是我們還是來天馬行空
歸納一下想像一下
近期會發生什麼事
中期或是長期以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對了~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每個禮拜一到每個禮拜五
我都會更新這個頻道
去分享我學到的點點滴滴
那今天就容許我
天馬行空的瞎唬爛一次

台灣課100%關稅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揚言對台晶片課重稅
  • 市場憂美打壓台積電
  • 政策是重塑供應鏈
  • 美國無法失去台積電
  • 企業壓力可調整政策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9061

最近,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對台積電晶片課100%關稅,許多人擔心這是不是代表,美國要針對台積電,甚至全面打壓台灣半導體產業。但這件事真的有可能發生嗎?就算真的發生,影響會有這麼大嗎?

我的結論是:這不太可能發生。即使美國真的對台積電課重稅,影響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劇烈,因為這場戲的本質不是針對台灣,而是美國正在重塑供應鏈,想要讓半導體產業回流美國。

這個新聞反映的不是「打壓台積電」,而是「美國無法失去台積電」。最終,美國即使真的對台灣晶片課重稅,也會因為企業的反彈,導致政策調整。而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這場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將如何影響台灣?

美國霸權衰退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製造外包依賴供應鏈
  • 中國崛起增加風險
  • 美國推動產業回流
  • 晶片法補貼減少依賴
  • 半導體回流已是趨勢

https://arthur3highs.com/2701

美國曾經擁有全球最強的製造業,然而在過去幾十年,因為全球化,美國選擇把大量生產轉移到海外,特別是亞洲。這讓美國企業降低成本,但也導致美國製造業的衰退,供應鏈過度依賴外國,尤其是在關鍵技術上,這種模式開始暴露風險。

隨著中國崛起,美國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高科技產業上的「被動性」,特別是半導體製造。現在全球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與三星全部都在亞洲,美國在這塊市場的佔比極低。

美國開始推動「供應鏈安全」,希望把關鍵產業帶回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補貼Intel、拉台積電到美國設廠,都是這個策略的一部分,美國不想再讓關鍵技術完全依賴亞洲,尤其是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

不管有沒有100%關稅,半導體回流美國已經是確定的趨勢。

美國晶片回流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回流需完整供應鏈
  • 引進設備/材料/技術
  • 人才短缺需台工程師
  • 生產轉移確保戰略
  • 台灣仍是產業關鍵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812103/trumps-100-tariff-threat-on-taiwan-chips-raises-cost-supply-chain-fears.html

美國想讓半導體回流,但這不只是砸錢的問題,還涉及供應鏈、人才與技術。他們必須將ASML的EUV光刻機、日本的半導體材料、台灣的製造與封裝技術全部帶進美國,才能建立完整的生產體系。

最大問題是人才短缺。美國缺乏足夠的半導體工程師,即使擁有資金與設備,也無法獨立運行晶圓廠,這代表美國必須輸入大量台灣技術團隊。

然而,美國別無選擇。為了維持霸權,他們必須確保高科技與關鍵技術部分掌握在本土,避免供應鏈完全依賴亞洲。即使研發仍在台灣,生產中心的一部分勢必要轉移到美國,以確保戰略安全。

這不代表美國能擺脫台灣,反而讓台灣在這場產業轉移中更具關鍵地位。

台積電不可替代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僅台積三星產3奈米
  • 三星技術良率仍落後
  • Intel短期內無法挑戰
  • 拉台積設廠確保供應
  • 技術管理由台灣掌控

https://www.gasworld.com/story/ex-tsmc-exec-urges-us-taiwan-chip-cooperation-amidst-100-tariff-threat/2151045.article

目前全球只有兩家企業能夠量產3奈米晶片——台積電和三星,而三星的技術與良率仍然落後台積電至少2年。Intel雖然是美國最大的晶片公司,但在先進製程上已經被台積電拋離,短期內無法追趕。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在推動本土晶片製造的同時,還是要拉台積電過去設廠。美國希望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生產基地,這樣既能確保美國晶片供應,又能減少對亞洲的依賴。

但即使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它的技術、管理模式、供應鏈,仍然掌握在台灣人手中,美國不可能真正擺脫台灣的影響。

短期內關稅影響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美國企業成本上升
  • 蘋果Nvidia巨頭受衝擊
  • 企業透過海外組裝避稅
  • 軍方企業將施壓美國政府
  • 關稅戰或轉為談判籌碼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62/8527505

如果美國真的對台灣晶片課100%關稅,首先美國企業的成本將暴增,尤其是仰賴台積電製造晶片的科技巨頭。這些公司需要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晶片,產品價格將大幅上漲,影響美國消費市場與全球競爭力。

其次,企業可能會尋找變通方法來規避關稅。例如,這些晶片不會直接出口到美國,而是先在其他國家完成封裝測試與成品組裝,再轉進美國市場,降低進口關稅影響。

另外,美國企業與軍方對於半導體的需求非常清楚,任何會導致晶片短缺的政策,最終都可能因壓力而調整。這並非美國第一次用關稅當成談判籌碼,這種做法最終往往會導向「談判協商」。

所以,短期內這項政策即使真的推出,也可能只是象徵性的政策,實際影響會被市場調整與政治壓力所消化。

台灣的不可替代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台積優勢來自技術管理
  • 美國缺乏半導體人才
  • 理工生傾向軟體金融業
  • 短期內難培養足夠人才
  • 美國需台灣工程師支撐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7169

台積電的成功不僅僅是技術領先,而是其完整的管理模式與人才培養體系。美國政府希望半導體產業回流,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美國沒有足夠的技術人才來支撐這個產業的運行。

半導體產業需要極端細緻的工藝管理,涉及數十年累積的工程經驗。美國理工科畢業生,不願進入晶圓製造這種高勞動強度、風險大的行業。因此,即使美國政府提供高額補助,美國本土還是找不到足夠的工程師來支撐這個產業。

美國不只是要讓台積電來美國設廠,而是希望台灣工程師能夠大規模移入美國,來管理與運營這些工廠。這讓台灣人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價值進一步提升,因為如果美國想要建構自己的晶圓製造產業,就必須依賴台灣的技術人才與管理模式。

猶太人與金融業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猶太人金融業發展
  • 掌控華爾街成核心
  • 美國半導體仍需台灣
  • 工程師成產業支柱
  • 美出資/台技術管理

https://www.myjewishlearning.com/article/usury-and-moneylending-in-judaism

目前這種模式,讓人想到猶太人在美國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美國雖然擁有世界最強的金融市場,但真正經營這些市場的,卻是猶太人。最早,美國社會對猶太人有強烈的歧視,他們被排除在傳統的產業之外,因此不得不進入放貸與投資銀行業務。幾十年後,這些猶太銀行家掌控了華爾街,最終成為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力量。

現在看起來,半導體產業可能會走上類似的路線。美國雖然希望掌控這個產業,但真正執行與管理的,將會是台灣工程師與技術專家。

換句話說,未來的美國半導體產業,很可能會由台灣人來主導,而美國政府與企業只是提供資金與市場。這和華爾街的運作模式類似——美國提供市場與資金,而技術與核心運營,則是由一群專業的「外來者」掌控。

自動化工廠興起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自動化減少人力需求
  • 靠AI機械手臂補缺口
  • 仍需高端人才維護
  • 美國資金/台灣技術
  • 專精人才監控生產

https://semiengineering.com/increasing-roles-for-robotics-in-fabs/

當然,美國並不會只依賴人力來推動半導體回流,它還會大幅強調自動化技術。透過AI與機械手臂,即使美國沒有足夠的半導體人才,也可以透過機械自動化來填補部分人力缺口。

但自動化系統仍然需要,高度專業的工程師來維護與調整,這些專業人才仍然主要來自台灣。未來,美國的半導體廠可能會有這樣的運作模式:資金來自美國、設備來自日本與歐洲、管理與技術核心來自台灣。

再透過自動化降低人力需求,少數高端技術人才,負責監督與優化生產流程,讓美國本土也能生產高端半導體。

這代表台灣工程師的價值將進一步提升,因為未來的半導體廠雖然人力需求降低,但所需要的「關鍵技術人才」比以前更加重要。

競爭對手的影響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三星技術仍落後台積
  • 歐日相關企業可受益
  • ASML光刻機持續壟斷
  • Intel補助難以超越台積
  • 競爭激烈但台積仍領先

https://semiengineering.com/intel-vs-samsung-vs-tsmc/

當美國推動晶片回流時,三星、歐洲與日本的企業也可能趁機擴大市場份額。

三星是台積電最大的競爭對手,擁有自己的晶圓製造技術,並且已經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在美國設廠。然而,三星的技術仍然落後台積電至少1-2個世代,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台積電的市場份額。

歐洲與日本的半導體企業,將在這場變局中受益。ASML擁有EUV光刻機的壟斷地位,日本的半導體材料也是關鍵環節,這些企業將在美國半導體扮演關鍵角色。

Intel試圖透過美國政府的資金來追趕,但技術落後問題仍然存在。短期內,即使美國政府全力扶植,Intel也難以挑戰台積電的領導地位。打不過就加入、或是被加入,這很可能是未來的走向。

台灣的晶圓街

台灣被課100%關稅會怎樣 20250213
  • 掌控半導體仍需台灣人
  • 須確保供應鏈話語權
  • 台灣或將主導美半導體
  • 全球半導體版圖重組
  • Bubble Street

https://www.itbrew.com/stories/2024/02/22/taiwan-s-semiconductor-industry-is-booming-and-china-has-noticed

最終,美國雖然希望掌控半導體產業,但真正運作它的,可能會是台灣人。這場產業轉移,將決定台灣未來的全球地位,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這場變局中,確保台灣的權利與利益。

與其擔心美國課100%關稅,我們更該關心的是:如何在這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組中,確保台灣的核心地位,真正掌控這場遊戲的規則。

未來的半導體產業,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台灣版華爾街」,讓台灣人在美國的科技界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而這,不是威脅,而是機會。

另外,應該不會叫晶圓街這麼無聊的名字,依照台灣人愛喝手搖飲的習慣,交接應該會叫做Bubble Street,中文叫做珍珠街或是泡泡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