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OnlyFans 透過粉絲經濟顛覆傳統廣告模式,讓創作者直接從粉絲獲利,並在 2018 年轉向成人市場成為龍頭。然而,平台面臨監管、支付限制及 AI 內容的挑戰,影響粉絲互動與創作者收益,但成人內容市場仍在持續擴大。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影片

今天我們來談 OnlyFans
只有粉絲
順便來談一下粉絲經濟
以及AI以及監管
這一些因為 OnlyFans而有的大議題

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每週一到每個禮拜五
我都會分享每天學到的點點滴滴
那今天是難過週一
所以我們就來談 OnlyFans

OnlyFans 簡介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成人訂閱平台龍頭
  • 粉絲經濟模式
  • 2018轉向成人內容
  • 監管與支付挑戰
  • 分析發展爭議未來

https://www.weeklyolio.com/p/the-economics-of-onlyfans

OnlyFans 現在是訂閱型內容平台的龍頭,2016 年成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靠廣告賺錢,而是讓創作者直接從粉絲手上拿到錢。

這跟 YouTube 或 Meta 那種靠流量換廣告費的模式完全不同,這種粉絲經濟讓創作者可以自己訂價格,粉絲則透過訂閱、打賞、送禮物、單次付費來支持他們。

最開始,OnlyFans 其實是給各類創作者用的,後來在 2018 年被收購,整個方向越來越往『成人訂閱』內容發展,迅速變成市場上最賺錢的付費平台之一。

現在,OnlyFans 用戶超過 2.2 億,註冊創作者破 300 萬,年營收超過 66 億美金,這數字相當驚人。

但這模式雖然讓很多創作者賺到錢,同時也有不少爭議,包含支付系統的限制、內容審查、政府監管的壓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OnlyFans 怎麼崛起、遇到哪些挑戰,還有未來會怎麼發展!

我的OF訂閱經驗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成人內容經營模式
  • 8zz 股市反指標
  • Gladys人設經營成功
  • AI 修圖與影片影響
  • OnlyFans 帳號被刪

https://linktr.ee/ada822
https://linktr.ee/gladys3282002

其實我不太支持付費看『紳士內容』,但在 OnlyFans 上,我曾經付費訂閱過兩次,主要是為了研究這個平台的經營模式。一次是 8zz,一次是 Gladys。

8zz 之前在股市圈非常有名,她甚至被當成「反指標」,市場上還流傳一句話:「跟 8ZZ 反著做就能賺錢」。當時她會提供即時的股票操作,所以訂閱了一段時間,也確實賺到了一點。

但後來,她開始經營國際市場,內容逐漸轉向更『紳士』的訂閱服務,甚至增加了『非常深入』的互動演出,也不再有投資資訊,對我來說就少了訂閱的動力。

Gladys 則是人設很特別,自稱香港人在中國讀書,透過 X(推特)、Threads、IG 營造自己的故事,成功吸引了一群忠實粉絲。

她的付費內容比較真實,但免費照片修圖痕跡比較重,影片部分則帶有明顯的 AI 處理感,可以看出她很會利用科技經營個人品牌。

後來,因為內容尺度較大,再加上一些貼文被認為『像小朋友』,帳號最終被 OnlyFans 刪除。

整體來說,Gladys 的經營模式算是 OnlyFans 的典型案例,她的人設完整、內容穩定,甚至吸引了不少女性粉絲。她也會在 X 和 Threads 分享經營訂閱內容的心得,其實滿值得研究的。

OnlyFans發跡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2016 年英國創立
  • 擺脫廣告模式
  • 2018成人內容轉型
  • 疫情期間暴增六倍
  • 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https://www.thisisnotfinancialadvice.co.uk/p/risque-business-the-economics-of

OnlyFans 2016 年在英國成立,最初的設計是讓創作者直接從粉絲獲取收入,不再依賴傳統的廣告模式,這讓許多獨立創作者能夠靠訂閱制維生。

不過,這個平台真正開始爆發,是在 2018 年被收購後,發展方向逐漸轉向紳士內容,並迅速吸引大量創作者進駐。

這種模式讓創作者不需要靠品牌贊助,而是直接靠粉絲支持來賺錢。只要粉絲願意付費,創作者就能維持收入,這也讓 OnlyFans 快速擴展,成為「粉絲經濟」的代表。

另一個關鍵轉折點是,新冠疫情期間,當時許多傳統產業停擺,大量創作者開始轉向線上平台,讓訂閱人數暴增六倍,營業額飆升至 23 億美金,成為數位訂閱市場的第一大平台。

即使社會對紳士內容,仍有一些刻板印象,但市場需求依舊強勁,這也是 OnlyFans 這類網站,能夠迅速崛起的關鍵原因。

OnlyFans轉型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希望擺脫成人標籤
  • 推動非成人內容
  • 75% 收入仍來自成人
  • 2021 禁色風波
  • 競爭對手崛起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onlyfans-blocks-some-of-its-nsfw-content-explained-2021-8

雖然紳士內容讓 OnlyFans 快速崛起,但平台並不希望自己,被完全定位成『特殊平台』,而是想要拓展更廣泛的創作領域。

因此從 2021 年開始,就嘗試推動內容多元化,積極吸引健身教練、音樂家、藝術家等等,各種類型的創作者加入。然而,這個轉型並不順利,因為超過 75% 的收入仍來自特殊內容,讓平台難以真正擺脫原有市場。

2021 年 8 月,因為金融機構的壓力,OnlyFans 宣布將限制紳士內容,但這個決定引發創作者,和粉絲的強烈反彈,結果 6 天內就緊急撤回。

除此之外,競爭對手趁勢崛起,像是 Fansly 就在這段時間,吸引了大量創作者,搶走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所以,即便 OnlyFans 想轉型,但最後還是妥協於市場現實,無法完全擺脫對特殊內容的依賴。

分潤機制與收入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OnlyFans抽成20%
  • 相比成人網站友善
  • 多元變現方式
  • 收入極端不均
  • 前 1% 掌握市場

https://fanso.io/blog/how-does-onlyfans-make-money

OnlyFans 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它的分潤機制。平台會從創作者的收入中抽取 20% 佣金,剩下的 80% 由創作者保留,這對創作者來說相對有吸引力。

相比於傳統紳士平台約 50% 的抽成,OnlyFans 的分潤比例更好,因此吸引了大量創作者加入。

除了基本的訂閱費,OnlyFans 還提供 小費打賞、私訊解鎖、付費影片,甚至一對一的互動功能。這種靈活的變現模式,讓創作者能夠透過不同的方式,與粉絲互動來提高收益。

然而收入分配卻極度不均。根據數據,前 1% 的創作者,佔了整個平台將近三分之二的總收入,這代表大多數人賺不到錢,而是極少數頂級創作者掌握了大部分市場。

頂級創作者每月收入可達數百萬美元,但整體來看,多數創作者的年均收入只有 1300 美元,根本無法當作穩定的收入來源。

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持續經營這類內容?這部分可以之後再深入討論。

封殺監管與爭議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2021 禁色風波
  • 政府年齡驗證調查
  • 歐盟美國加強監管
  • 避稅與課稅風險
  • 競爭與支付封鎖

https://time.com/6092947/onlyfans-sexual-content-ban

OnlyFans 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不少致命打擊,其中最轟動的就是 2021 年的禁色風波。

當時信用卡發行商,不願替成人平台提供刷卡服務,導致 OnlyFans 被迫宣布限制紳士內容。但這個決定引發大量創作者和粉絲反彈,最終 6 天後緊急撤回。

不過,這場風波已經讓許多創作者,開始尋找替代平台,導致粉絲經濟的市場被分流。

此外,政府監管壓力也在增加。2024 年英國政府審查年齡驗證系統,發現部分未成年用戶,能透過假造資料的方式註冊,引發監管單位的關注。

同一時間,歐盟和美國 也開始強化監管力道,要求加強內容審查。這也影響到部分創作者,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 Gladys,她的帳號在這波審查中,直接被平台刪除。

還有稅務問題,雖然 OnlyFans 總部設在倫敦,但為了節稅,將大部分營收轉到愛爾蘭,這讓英國政府相當不滿,甚至考慮加強課稅,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

OnlyFans 雖然發展迅速,但也因為支付限制、政府監管、稅務風險,再加上競爭對手增多,成為樹大招風的最佳案例。

AI造假爭議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AI生成成人內容
  • AI聊天機器人問題
  • 粉絲信任崩壞
  • 真人創作競爭下降
  • 創作者AI平衡策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onlyfans-adult-creators-are-embracing-ai-chatbot-twins-images-2024-5

OnlyFans 的魅力在於,粉絲能夠與創作者直接互動,但 AI 的崛起正在改變這個模式,甚至讓人開始懷疑:現在花錢買的內容,到底是真的還是 AI 生成的?

目前,不少創作者開始用 AI 生成影像與影片,甚至有完全由 AI 經營的帳號,讓粉絲也開始質疑,自己到底是在支持創作者,還是單純在為 AI 產業買單?

最近最具爭議的部分,是 AI 聊天機器人。不少創作者直接讓 AI 回訊息,甚至還會依照粉絲的對話習慣,做出高度個人化的回應,讓粉絲以為自己在和真人對話。

結果,有些人花了幾百美金買私訊互動,,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本人,這引發大量不滿,甚至有人為此告上法院。

這對 OnlyFans 來說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 AI 內容開始氾濫,甚至讓 OnlyFans 最重要的「真人互動優勢」完全消失,那粉絲還願意付錢嗎?

這讓我想到 Gladys,她的免費內容用了不少科技加持,但付費內容中,AI 痕跡少了很多,這應該也是為了避免這類爭議吧~

紛絲經濟的未來

OnlyFans 粉絲經濟 AI 與監管 20250224
  • 內容轉型困難
  • 政府監管加強
  • AI 影響未知
  • 粉絲互動變質風險
  • 成人市場持續擴大

https://www.wired.com/story/onlyfans-artificial-intelligence-sex-work-relationships

粉絲經濟的未來,基本上卡在內容轉型、監管壓力、AI 管理,這三個問題上。

內容轉型得部分,不只是 OnlyFans,幾乎所有成人平台,都想吸引主流創作者進駐,但目前只有紳士內容能撐起訂閱收入,不是這類的內容很難變現,轉型並不順利。

另外監管壓力也越來越大,現在政府開始要求,更嚴格的年齡認證、支付監管、稅務透明等等,這不只影響平台,也讓創作者的隱私風險增加,如果監管繼續加強,可能會讓不少創作者選擇退出。

至於 AI 的影響,則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沒有辦法有效管理 AI 內容,未來可能會出現,AI 模特兒霸佔排行榜,讓真人創作者的競爭力下降。

更麻煩的是 AI 聊天機器人,如果泛濫到粉絲發現私訊根本不是本人,那花錢買一對一互動的價值也會大幅下降,這對粉絲經濟的核心模式是個重大打擊。

再加上疫情解封後,真人互動回歸,OnlyFans 的營收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強,外部風險加上競爭對手增多,這個市場的未來確實充滿變數。

但可以確定的是,成人平台的市場仍在擴大,過去被社會忽略的產業,開始慢慢浮出檯面,進入更規範化的階段,某種程度上,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