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中國航運 美祭150萬港口費 20250225,美國宣布對中國船舶徵收高達 150 萬美元的港口費,企圖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影響力,中國可能透過提高美國船停靠費、轉向第三方國家轉運、加強一帶一路戰略等方式反制。歷史上,英國的《航海法案》與拿破崙的貿易封鎖提供了類似案例。

封殺中國航運 美祭150萬港口費 影片
今天要談的議題
很可能會影響全世界
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那就是封殺中國航運
美國傳出要對中國的船隻
徵收150萬美金的港口費
這件事情如果真的發生
那事情會非常的嚴重
會引起翻天覆地的影響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
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每週一到每個禮拜五
我都會日更這個頻道
分享每天學到的點點滴滴
那這一集我們就用歷史
以及中國的角度來談
如果封殺中國航運
那會怎麼樣
美國限制中國船

- 美徵中150萬港口費
- 影響全球貿易航線
- 中國航運成本上升
- 可能引發中國反制
- 全球供應鏈大洗牌
美國最近拋出一個重磅政策,未來所有中國製造或中國運營的船隻,只要想停靠美國港口,都得額外支付一筆高達 150 萬美元的費用。
美國認為中國靠著政府補貼和壟斷,掌控了全球造船業與海運市場,這樣的局面對美國不利,所以他們決定出手反制。
這項政策一旦實施,影響的不只是中國,全球的貿易路線可能都會受到衝擊。
首先,這筆額外的費用會讓中國航運業的營運成本大幅上升,運輸價格也可能跟著變貴。
如果中國的船隻選擇避開美國,貨物可能要改道轉運,甚至由其他國家的船來接手,這將徹底改變國際物流的運作。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甚至讓美中貿易戰升級到新的層級,最後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全球供應鏈的全面重組。
美國港口費細節

- 港口費三種級別
- 影響中國航運與造船
- 推動美國造船業復甦
- 航運業是否轉向他國
- 國際航運市場觀望
https://www.freightwaves.com/news/us-port-charges-on-china-vessels-add-to-supply-chain-uncertainty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提案,這次的港口費用主要分成三種:
1.中國運營的船隻,每次停靠美國港口,要額外支付 100 萬美元。
2.中國製造的船隻,依比例計算收費,最高可達 150 萬美元。
3.如果企業向中國船廠訂購新船,未來這些船隻進入美國港口時,也可能被額外徵費。
這個政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打擊中國在全球航運,以及造船業的競爭力,逼迫航運公司減少使用中國製的船隻,希望推動美國本土造船業的復甦。
但如果真的執行,也會影響到非常多國家的航運業,因為目前中國生產的船隻,佔了世界的一半以上。
航運會不會改用其他國家的船隻?美國造船業真的能再崛起嗎?國際航運會如何改變?這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股市與報價反應

- 散裝航運股短期漲
- 中國航運股價承壓
- 企業成本可能上升
- 全球貨運成本增長
- 消費者最終買單
https://www.foxbusiness.com/politics/trump-admin-could-raise-port-fees-chinese-ships-who-impact
美國這項政策一出,市場立刻出現波動,航運相關個股受到影響,短期內甚至有航運股上漲。散裝航運股,像是慧洋-KY、四維航、裕民,近期股價噴出創造波段新高,韓國相關類股也一樣大漲。
但政策實施的話,這些台灣公司的成本,也可能跟著上升,未來的前景仍充滿變數。
如果高額港口費實施,中國的航運公司,不但要承受額外成本,還可能要尋找替代港口,或著是新的貿易路線,這對企業經營是很大的負擔。中國的航運與造船業,像是中國遠洋海運(COSCO)、中船集團,股價開始承受壓力。
國際航運市場現在也在觀望,因為如果美中關係繼續惡化,貨運成本有可能會大幅提升,終端消費品的售價就會變貴,最終還是會轉嫁到全球消費者身上。
這不只是中國的問題,連美國自己的企業,和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
英國曾打垮荷蘭

- 1651年航海法案
- 限制荷蘭航運貿易
- 爆發三次英荷戰爭
- 英國成海洋霸主
- 美國是否複製模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vigation_Acts
其實美國這次針對中國的港口限制,歷史上已經就有嘗試過,而且還真的成功了,那就是 17 世紀的英國。
當時歐洲的海上霸主是荷蘭,但是英國無法接受,於是在1651 年推出《航海法案》。限制只有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船隻,才能運輸英國的貿易貨物,間接封鎖了荷蘭的海運。
結果荷蘭強烈對應,雙方爆發了三次英荷戰爭,最後英國靠著更強的海軍和貿易封鎖,成功削弱了荷蘭的海上貿易,逐步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基礎。
現在是不是想學當年的英國呢?透過對中國船隻課高額港口費,逼頗中國航運退出全球市場。
如果美國的計劃成功,中國的航運業確實會受到沉重打擊,但問題是,現在的世界,真的還能讓這種策略順利實施嗎?
拿破崙大陸封鎖

- 1806年貿易封鎖英
- 法國經濟反受打擊
- 英國轉向亞洲美洲
- 拿破崙戰略徹底失敗
- 貿易封鎖不一定有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inental_System
18 世紀的歐洲,法國和英國不只是軍事對抗,經濟上更是死對頭。1806 年,拿破崙推出「大陸封鎖」,禁止歐洲國家與英國貿易,希望用經濟戰來打壓英國,讓它國力衰弱最後屈服。
但問題是,英國的工業製品和殖民地資源,依然受到歐洲各國的依賴,結果這項封鎖計畫,反而讓法國自己陷入困境,最後導致通膨失控、物資短缺。
與此同時,英國靠著強大的海軍,直接把市場轉向美洲和亞洲,貿易持續擴張,完全沒被這個封鎖打趴。最後這個策略徹底失敗,甚至成為拿破崙走向敗亡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件事告訴我們,貿易封鎖不是萬能的。現在美國想對中國船課高額港口費,打擊中國航運業,但問題是,中國會沒有其他選擇嗎?如果中國找到繞過美國的方法,那美國這招,真的能發揮效果嗎?
中國的內部反制

- 提高美國船停靠費
- 強化內部供應鏈
- 擺脫美國技術依賴
- 對美國商品加關稅
- 報復美國企業利益
https://www.cnbc.com/2025/02/04/china-levies-tariffs-on-select-us-imports-starting-feb-10.html
美國這次對中國船舶加徵高額港口費,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接下來可能會從內部調整經濟政策。
第一,提高美國船舶的停靠費
中國也可以對美國籍船舶、甚至美國盟國的船加收額外費用,這對依賴中國港口貿易的企業來說,會是一個沉重打擊。
第二,加速發展內部供應鏈
中國在這幾年之間,已經開始推動供應鏈國產化,像是發展自己的晶片與通訊技術。未來可能會更積極培養本土產業,盡力擺脫美國的依賴,因為過時的科技與技術,一樣可以提供國內使用,以降低進出口的影響。
第三,報復性關稅懲罰美國企業
中國可以對美國的汽車、農產品、科技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像是特斯拉、波音、蘋果,這些在中國有大量市場的美國企業,未來的銷售可能會受到影響。而美國農產品出口到中國的規模也很大,一旦中國改向其他國家購買,美國農業也會受到衝擊。
換句話說,美國雖然想要制裁中國航運,但如果中國把這筆帳算回去,痛苦是彼此一起承擔的雙面刃。
中國的國際反制

- 利用第三方國轉運
- 強化一帶一路戰略
- 擴展海外港口布局
- 輸出中國製造勞工
- 重塑全球航運秩序
中國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多手段可以反擊,甚至可能改變全球的航運,以及過往的供應鏈結構。
第一,利用第三方國家轉運
像俄羅斯被歐美制裁後,透過其他國家轉運產品。中國當然也可以這麼做,比如利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來轉運。甚至,還可以直接把貨送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再透過陸路運輸進入美國,繞過港口費問題。
第二,加強一帶一路影響力
如果美國試圖用港口費來壓制中國,那中國就有更多的理由,強化「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可以進一步擴大在希臘、非洲等地的港口投資。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加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貿易,打造自己的全球航運影響力。
第三,輸出中國製造變在地工廠
中國也可以反向操作,把工廠搬到其他國家,用當地生產、當地出口的方式來繞過制裁,同時輸出技術和勞工,讓中國的產業鏈在其他國家落地,例如,越南、印尼、泰國,但實際上還是中國在主導生產。
如果這些策略成功,美國的制裁很可能會變成無效打擊,最後不但沒能削弱中國,還可能促使中國加快全球供應鏈的佈局。
全球供應鏈重組

- 物流成本全面上升
- 供應鏈改道至墨加
- 東南亞與歐洲受益
- 製造業開始轉移
- 全球經濟模式改變
https://www.freightwaves.com/news/us-port-charges-on-china-vessels-add-to-supply-chain-uncertainty
美國這次對中國船舶的港口費政策,影響的不只是美中之間的競爭,而是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的大變動。
第一,物流成本大幅上升
如果中國的船隻選擇避開美國港口,未來亞洲到美國的貨運成本可能會大幅增加。航運需要重新規劃航線,讓船隻行駛更長的距離,這會直接推高運輸成本,所有依賴亞洲供應鏈的貿易,都會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壓力。
第二,供應鏈改道加墨
許多企業可能會選擇透過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家進行轉運,甚至將生產基地遷移到這些國家,以避免額外關稅或港口費用。企業需要重新規劃供應鏈,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與物流路線。
第三,歐洲與東南亞的機會
如果中國船隻無法進入美國,那麼其他國家的航運可能會受益,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的造船業與航運公司,可能會趁機填補市場的空缺。
第四,生產場地的轉移
如果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製造業勢必得開始移出中國,轉向東南亞、印度,甚至拉美等新興市場。在全球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還得輸出中國的勞動力,這將會是勞力市場的重新分配。
這次美國對中國的封鎖,最後會走到哪一步?現在還無法確定。但如果這場對抗繼續擴大,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模式,一定會發生重大改變,不管結果如何,聰明的投資人應該都有辦法,可以從這邊撈到超額的報酬,先恭喜大家賺大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