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這支影片以制度分析為主軸,參考《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中的四項核心指標,整理中國在法律秩序、治理能力、社會參與與制度創新上的整體表現。總分滿分400分,最終評估為240分。這是一個反思現況的起點,也結合其他地區的制度經驗作為對照。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影片

這支影片我們要來做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對一個國家的制度,做一場完整的體檢。我們會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裡面提出的四大指標,來看一看中國目前的制度表現,強項在哪裡,挑戰又在哪裡。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是透過制度的角度,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整個結構的運作邏輯。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我是亞瑟我有三高,每週一到每個禮拜五,我都會日更這個頻道,分享每天學到的點點滴滴,這個是戴倫艾塞默魯讀書計劃的一部分,影片的文字版,連結就在說明欄裡面,歡迎點進去看看。

中國的制度評分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四項制度全面檢視
  • 中國總分落在及格
  • 控管能力高但僵硬
  • 制度潛力逐步下滑
  • 治理難度不容忽視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7147895

這個系列是以《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為架構來進行的,所以「中國是不是一個失敗的國家」,這個問題當然是絕對避不了的。那我們一開始就來直球對決,直接面對這個問題。

這本書對於國家制度的成功,可以用四個大指標來評估。分別是:法律與秩序、基本治理能力、制度包容性,以及調整與創新能力。我們把這四項都當作滿分100分,總分就是400分,來幫中國進行一次完整的制度體檢。

那這次的評分,是由 AI 模擬的戴倫艾塞默魯教授幫我們打分數,結果總分是240分,剛好超過平均線。也就是說,中國並不算是一個失敗的國家,它其實是一個及格的國家,有些地方真的很強,但也有些地方非常糟。

有些評分標準我不完全同意,但從某些角度來說,也確實不得不接受阿西教授的判斷,畢竟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要治理起來本來就非常困難,因此給分標準會比較寬鬆。

那我們今天,就以不同的指標分別來看一下,中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失敗的國家。

法律與秩序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破案率與秩序極高
  • 社會安全感確實存在
  • 維穩系統全面滲透
  • 秩序來自恐懼而非信任
  • 對比白色恐怖年代台灣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law-and-order-around-the-world-in-2024

我們先來看中國的第一項評量標準:法律與秩序,阿西教授這項的評分是 85 分。

中國官方的破案率、執法效率都非常高,命案的破案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大規模的暴力事件也很少發生。我自己過去在中國生活,也的確感受到「相對」的安全感。相較於全世界平均來說,中國的確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

但問題來了,這種穩定,是不是用恐懼與壓力堆出來的?

中國的秩序,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的大規模監控。從無差別的人臉辨識、嚴格的網路審查,到社會信用制度的實施,以及各種維穩部門的監視。

在某些程度上,這個社會的「守法」,其實不是出自自願,或是對法治的尊重,而是來自對國家的恐懼。

人們不敢亂來,不僅只是犯罪的部分,還包含了政治異議、言論自由、組織行動,甚至連在網路上的發言,都會讓人擔心出事。

如果要對比的話,這就像過去蔣介石統治下的台灣。在那個年代,台灣的社會也有類似的、表面安定的法律與秩序,但它的本質,其實是白色恐怖。

基本治理能力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中央決策效率極高
  • 重大工程快速完成
  • 地方公共服務失衡
  • 財政依賴土地與融資
  • 制度缺乏永續機制

https://www.pimco.com/tw/zh/insights/local-government-financing-vehicles-a-growing-risk-for-chinas-economy

我們再來看第二項:國家的基本治理能力,阿西教授給出的評分是 70 分,在這一塊中國的表現算是中等偏上。

表現比較好的部分,是中央政府的大型決策能力非常強,例如說,高鐵、公路、機場、疫苗,他們的速度和效率真的非常驚人。中國的中央政府,只要想做,真的做得出來,這就是中國制度的強項。

但問題也很明顯,他們只顧得了大的部分,卻顧不好細節。中國的制度可以處理好大方向,但在民生細節上卻經常失能。像是醫療、教育、社會福利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制度,在一線城市都已經沒有做得很好,更不用說在其他地方。

很多地方政府的財政,其實已經瀕臨破產,只能靠土地開發維持,或者用地方融資平台來硬撐。這就是一個很失衡的情況,中國蓋得起高鐵、建得起科學園區,卻顧不好基礎國民教育、養不起全民醫療制度。

中國是有基本的治理能力,但資源分配非常不平均,整個制度也缺乏對社會的永續機制,長期下來只會讓社會壓力越來越重,不利於未來的發展。

制度包容性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制度包容性一路崩壞
  • 財富高度集中極端
  • 年輕世代集體躺平
  • 制度封閉阻斷翻身
  • 掠奪性系統壓制改革

https://s3gw.cmbimg.com/lb50.01-cmbweb-prd/cmbcms/20240105/fef7f4f3-e01a-4553-b28b-43332963cd0a.pdf

再來是第三項,也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裡,阿西教授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包容性。這個部分,中國的分數只有 45 分,可以說是一路崩壞。

根據招商銀行的財富報告,中國只有 2.5% 的人掌握了全國 87% 的財富,這樣的集中程度,對比全世界也都算是極端的數值。

年輕世代的人不是不努力,只是階級隔閡太嚴重,他們知道努力沒有結果,知道無法翻轉階級,所以只能選擇躺平,只能選擇退出競爭。

這不只是經濟上的不公平,更是一種政治上的絕望。中國的政黨只有一個,甚至企業內部還要成立黨支部,把政治納入經營系統。進入企業、想要升遷、想要發展,都要靠關係。

教育上也是一樣,資源分配要靠戶籍,連出生在哪裡都會決定未來能不能翻身。

當制度管道被封死之後,剩下的就只有一套封閉式的黨國系統,這會讓有錢人更有錢、有權的人更有權。想要創業、想要發聲、想要改革,不是會被打壓,就是會被消失。

這種制度,就是典型的掠奪性制度。它無法讓中國產生真正的改革動能,反而會讓整個社會陷入制度性的絕望。

調整與創新能力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取消任期集中權力
  • 政策方向反覆搖擺
  • 企業社會無所適從
  • 口號滿天缺乏彈性
  • 制度僵化終將衰敗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4%B9%E9%9D%A9%E5%BC%80%E6%94%BE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四項,也是最後一項:制度的調整與創新能力。這一項,阿西教授的評分是 40 分,已經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分數了。因為這代表整個國家,正在快速喪失制度修正的能力。

中國在這一塊的狀況,說真的非常不樂觀。從國家領導人取消任期限制、權力過度集中,到政治改革全面停擺、國家政策搖擺不定,你會看到整個體制變得越來越封閉、越來越緊縮。

今天才說要嚴打網路平台,明天又說全民要拚 AI;之前還說要擺脫基礎加工,現在又要擁抱低端製造,強調內循環,這樣的狀況,會讓企業根本不敢做長期投資。

在這種體制下,中小企業會失去活力,媒體跟教育系統也會陷入自我審查,沒有人敢提不同的意見,沒有人願意承擔風險。你看得到創新與改革的口號,但卻完全看不到制度的彈性。

而這個其實才是長期最嚴重的風險。如果制度不能夠調整,國家就會開始慢慢衰敗;如果制度不能夠接納挑戰,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其他華人更成功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台灣新加坡港英制度穩
  • 一開始都非民主國家
  • 規模小治理反而精準
  • 制度穩定可脫貧致富
  • 中國反而越管越失靈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735

換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狀況,或許會更清楚一些。對比其他以華人為主的社會,比如台灣、新加坡,還有回歸前的香港,這些地方一開始其實都不是民主制度。

台灣曾經經歷過長期的戒嚴;新加坡一直是威權體制;而香港更是英國的殖民地。但這些地方後來卻都成功了,為什麼?

關鍵在於-人口少、面積小,這讓極權體制做到非常精細的治理。領導人如果夠開明、制度不出大包,是可以讓社會穩穩地往中等收入邁進,甚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一旦人口變得龐大,社會開始複雜化,治理成本就會急劇上升,這時候就要靠開放性的制度來維持,尤其是夾在世界強權的中間時,民主制度尤其重要,這也是台灣與新加坡,制度選擇上面臨的不同考驗。

台灣的故事,後面會用一集來深入講;而新加坡與香港,在《自由的窄廊》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討論,後續也會繼續講到。

大國體制更難管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人口太多制度難以深入
  • 專制體制只能控大事
  • 民生與基層無力顧及
  • 表面有效其實空轉
  • 民主雖亂但能修正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9274197

中國的問題,不只是制度封閉,而是因為它太大了。

人口有十四億,國土遼闊得誇張。要用一套集權制度去管好所有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個領導人,不管再怎麼有權,能夠直接觸及的治理深度與廣度,都是有限的。

所以在這麼大的國家裡,中國管得好的,永遠只有幾件事:軍事、宣傳、維穩、核心命令,還有意識形態。但那些民生、醫療、教育、地方治理,這些比較末端的部分,制度就顧不到了。

這種體制一開始看起來會很有成果,但時間久了,會變成政府效率低落、資訊失真,整個國家陷入一種看起來成長,但實際上空轉的狀態。

反觀民主制度,雖然表面看起來吵鬧混亂,但它能夠不停的修正錯誤,這才是長期穩定的制度機制。

從實際表現來看,日本正是一個在人口超過一億、國土遼闊的情況下,仍能透過民主制度維持穩定與效率的國家,阿西教授三本書都沒有提及日本,但我會找機會來談談。

衡量國家的總結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 總分240仍未失敗
  • 表面穩定底層鬆動
  • 改革路線反被封殺
  • 制度掏空進入停滯
  • 拖垮整代是最大風險

https://www.nytimes.com/2012/04/01/opinion/sunday/friedman-why-nations-fail.html

最後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中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失敗的國家?阿西教授的評分是總分 240 分。所以答案是還沒有,但正在快速接近中。

四項制度指標看下來,中國的經濟狀況還站得住,整個社會也還在運作,但底層已經開始出現鬆動。它有秩序、有建設,但沒有彈性、沒有包容;它還在推動發展,但其實推得非常吃力。

更嚴重的是:改革開放已經停止,中國正在切斷它原本成功的路線。

過去帶來成長與開放的改革路徑,現在慢慢被鎖死,反而成為制度掏空社會、封殺創新的來源。當制度不再允許修正,社會就會開始慢慢僵化、逐漸萎縮。

真正的危險,不是中共政權會突然崩潰,而是當一個制度既不能倒,也不能變的時候,中國繼續這樣內耗,最後只會拖垮整個社會,掠奪一整代人進步的機會。

這也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裡,要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制度不只是關鍵,更是國家的命運。

0-3 中國的制度體檢 四項評分全面解析

在跟阿西教授討論完整個內容之後,其實又花了好幾倍的時間,討論了其他國家的狀況,礙於篇幅這邊就不細講了,我把最後的制度評分貼在了螢幕上。

整體來說,我對這些評分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但深入討論之後,也覺得好像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那問題來了:相對於這些數字,不知道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提出你的討論,我們下支影片,正式進入國敗論的第一章,下次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