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20241118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20241118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Intel近日宣布放棄將記憶體封裝於CPU內的設計。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創新者窘境」,錯失了AIPC市場的未來。記憶體封裝是AI運算的關鍵,未來的AIPC必須支援更大的AI模型,Intel應該推動創新,這樣才能真正抓住AI時代的機會。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影片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 Intel放棄記憶體
  • 封裝於CPU內的決策
  • 市場分析師反映正向
  • 亞瑟觀點與市場不同
  • 此舉是「創新者的窘境」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19437-intel-confirmed-that-future-generations-of-processors-will-no

今天要討論Intel最新的決策,他們決定放棄將記憶體,封裝於CPU裡面的設計。我對這個方式採取的態度是~不建議,我反對!

我覺得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創新者的窘境」。創新企業會困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在面對新挑戰、新變革的時候,反而變得比較保守,最後選擇維持舊有的東西,但這樣可能會失去新的市場。

很多分析師和媒體對於這次Intel的決策有類似的解釋與報導,但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接下來,我會針對媒體的報導,再提出我自己不同的看法。

新聞媒體報導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 記憶體封裝於於CPU
  • 導致許多新的問題
  • 成本上升/供應鏈複雜
  • OEM廠商不滿意
  • AIPC應用市場不成熟

https://technews.tw/2024/11/05/why-intel-lunar-lake-failed/

詳細的報導說,Intel宣布未來的處理器,像是Panther Lake和Nova Lake系列,都不會再把記憶體封裝於CPU之內了。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目前這代的Lunar Lake,記憶體封裝到CPU裡面後,導致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成本上升,第二個是供應鏈管理複雜,以及第三,OEM廠商對此非常不滿意。此外,還有第四個原因,那就是AIPC的應用市場不成熟。

相關的報導我有留在下面,分析師郭明錤也幾乎抱持著一模一樣的態度。接下來,我會針對這四項逐一來討論,並指出我認為哪些地方是不妥的部分。

OEM廠商意願低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 降低OEM廠零件彈性
  • 品牌廠無法選擇記憶體
  • 影響OEM廠利潤和收入
  • 亞瑟:利潤可調價格解決
  • 成本結構的影響被誇大

媒體報導認為,記憶體封裝於CPU內部,會降低OEM廠商,在零組件選擇上的彈性。例如,像華碩或技嘉這樣的品牌廠商,在製作Notebook或PC時,無法自由選擇記憶體的廠牌或容量。

而且,也可能會影響到OEM廠商的利潤,因為品牌廠商通常可以透過記憶體的自由配置多賺一筆收入。媒體進一步指出,這樣的情況導致市場,對此設計的接受度不高。

但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如果OEM廠商無法在記憶體賺一筆,可以直接調整整機售價來解決。更何況,假如Intel所有的CPU都採用,Memory on Package(MOP)的設計,組裝廠就只能接受這樣的標準,這樣一來,也不會有利潤受到影響的說法。

當然,記憶體被封裝於CPU內,記憶體選擇的自由度會大幅降低,這是事實。但如果多準備幾種不同配置的CPU,換CPU就是換記憶體,本質上不會對成本結構,帶來不可解決的壓力。

再者,現代市場對CPU的需求不高,不再需要大量型號的機海策略。因此,我認為OEM廠商,對於這種設計的不滿,並不是不能克服的問題,只是成本與售價結構調整而已。

成本結構不利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 Intel缺乏成本優勢
  • 傳聞議價能力弱於蘋果
  • 封裝記憶體據傳提高成本
  • 亞瑟:整合可降低花費
  • 毛利率降低但淨利增加

媒體也指出,Intel在記憶體封裝上缺乏成本優勢。他們認為,Intel與記憶體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而且如果記憶體封裝在CPU內,還需要仰賴台積電的代工,進一步推高成本。然而,我認為這個理由相當荒唐且難以想像。

首先,Intel的出貨量遠遠超過蘋果,價能力不可能比蘋果差。封裝記憶體到CPU內後,整體成本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有可能下降。因為記憶體顆粒若是做在外面,還需要額外的PCB板和插槽。

這些額外的材料和成本,完全可以通過記憶體與CPU的整合來節省。這樣的整合設計,其實有助於降低整機成本,讓PC市場的價格變得更具競爭力和親民。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Intel將記憶體封裝到CPU後,會導致帳面上的毛利率下降,這是事實。記憶體晶片的毛利率,可能只有5%到10%。但即便毛利率下降,Intel的營業額和實際利潤卻是提升的。

舉例來說,一顆原本售價100美元的CPU,因為加入記憶體封裝,可能售價可以提高到150美元。即便毛利率稍有下降,實際的總利潤仍然是大幅增加的。

若因為成本或毛利率的考量,放棄這樣的策略,那確實是相當短視的做法。更何況Intel近年來,並不是一間高獲利的公司,它應該專注於賺更多錢,而不是在意毛利率的表象。

AIPC市場不成熟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 AIPC需求未成熟
  • 目前市場反應不佳
  • 限制MOP設計推廣
  • 亞瑟:AI需更大更快記憶體
  • 記憶體是AI PC實現的關鍵

接下來要談到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Intel認為AIPC的需求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客戶不願意為,Lunar Lake這樣的產品買單。這種不佳的市場反應,進一步限制了MOP(Memory on Package)設計的推廣。他們認為短期內難以推動這樣的技術。

但我覺得,這才是Intel最大的問題,這樣使他們掉入了「創新者的窘境」。我們正邁向AI的時代,對記憶體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大。無論是運行AI模型還是AI Agent,都需要更高容量、更高速的記憶體。而記憶體封裝到CPU內的設計,正是實現這些需求的關鍵。

透過記憶體封裝,能夠實現「統一記憶體」的架構。在調用AI模型時,這樣的結構可以提供更大、更快速的記憶體支援,提升效率並優化運算方式。傳統的插槽式DRAM,速度會很慢效率很差,無法應對AI運算的需求。

這其實已經在蘋果的M系列晶片,M1、M2,甚至到M4上得到了驗證。現在,蘋果的M系列晶片,已經能夠在本地運行相對較大的語言模型,這正是記憶體封裝,與統一記憶體結構帶來的效果。

如果要讓AIPC真正實現,必須要先讓硬體到位。當前的AI PC硬體無法滿足需求,主因是現有的記憶體容量太小、速度太慢,導致無法支撐大型AI模型的運行。而記憶體封裝到CPU內,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以讓AI模型運行得更順更快、更好更滿。

因此不是等到AIPC市場成熟後,才需要內建記憶體的CPU,而是必須先推出內建記憶體的CPU,才能讓AI PC真正實現。Intel這樣的觀念錯誤,簡直讓人不禁想問:「你到底在想什麼啊?」

AIPC的未來發展

Intel放棄記憶體封裝 AIPC時代又將錯失?

電腦發展證明需更強硬體
AIPC需要更大的記憶體
記憶體封裝CPU提升效能
縮小AI模型非長遠之道
Intel應持封裝記憶體於CPU

要了解AIPC未來的發展,其實只需要回顧過去30年的電腦行業。曾經面臨記憶體不足、硬碟容量不夠、CPU性能不足的情況,當時人們也努力縮小程式、壓縮軟體,甚至讓一個1.35MB軟碟,就能運行圖形作業系統。但最終的結果是,人類並不會屈就於小型化的軟體,而是選擇不斷推動硬體,依靠更強大的算力,來實現更多效能與應用。

換句話說,未來的AIPC需要支援更大的AI模型,從現在來看,光是語言模型就可能需要8B,再加上AI Agent的應用,可能需要額外的8B。即使模型合併瘦身,兩者合計仍然需要十幾B的規模,運行至少也要十幾GB的記憶體,這些記憶體封裝在CPU旁,才能提供足夠的速度和穩定性。

可以做簡單的硬體測試,當使用一張16GB的RTX 4090顯卡,運行語言模型時,它的運行速度非常快。但若拔掉顯卡,用傳統DRAM來運行模型,速度就會顯著降低。而且,問題通常並不是算力不足,而是記憶體的頻寬、延遲和容量限制。

傳統插卡式記憶體設計,無法以多工、多線程的方式,有效支持AI誇張多程序的同時運算。因此,需要全新的硬體架構,以及記憶體封裝技術來適應AI模型的推理需求。

儘管目前硬體受限,被迫縮小AI模型的規模,但未來軟體的發展方向,必然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強。這就要求硬體性能也不斷增強,設計越來越整合,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才行。

Intel已經實現了Lunar Lake的架構,之後應做的是繼續推動它,將其性能提升得更快、更高效、更省電、價格更低,而不是退回到原本的架構。這才是應對未來AI時代的正確策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