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卡開賣 自由選擇國籍的爭議 20250227,美國總統川普推出「金卡」計畫,500萬美元即可獲綠卡,引發全球關注。這一政策顛覆傳統投資移民,免去創造就業與長期投資要求,讓國籍市場化趨勢更加明顯,美國也加深國籍作為交易商品的現實問題,讓人重新思考國籍的真正價值與公平性。

美國金卡開賣 自由選擇國籍的爭議 影片
美國總統川普推出了金卡計畫
只要500萬美金就可以獲得綠卡
這個引發了全球非常大的關注
當然啦在美國本土
也有非常多的爭議
不過我們先把這些擱置一旁
先來談一談對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說
自由選擇國籍的爭議到底在哪邊
我是亞瑟我有三高
每週一到每個禮拜五
我都會日更這個頻道
去分享每天學到的點點滴滴
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這個敏感的話題
那就是自由選擇國籍
以及國籍買賣的問題
川普金卡計畫

- 金卡計畫500萬買綠卡
- 傳統移民需排隊審多年
- 歐洲黃金簽證類似計畫
- 金卡計畫門檻更簡單
- 移民已是交易的資產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q5zgvdz2z0o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宣布新的移民計畫,叫做 「金卡」(Gold Card),簡單來說,就是花 500萬美元直接買美國綠卡,之後還可以申請入籍。
以前申請綠卡,得符合一堆條件,比如技術專長、創業投資,甚至要有美國親屬,還得排隊審查,等上好幾年。但現只要有錢身份馬上到手,綠卡變成一種可以直接買的商品。
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新鮮,像歐洲的黃金簽證,投資買房就能拿居留權;加拿大、澳洲也曾用投資移民吸引外資。但這些國家至少還有點門檻,而川普的「金卡」計畫更簡單,500萬美金直接換身份。
有人批評,這樣會讓美國變成「富人專屬俱樂部」,但現在的移民制度早就不公平,技術移民、工作簽證都很難申請,有錢人也是用資金來通關,金卡計畫不過是把私下運作的規則,變得更公開、更透明。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現在移民早就不是單純的「機會」,而是一場全球競爭,身份本身已經變成了一種可以標價、可以交易的資產。
投資移民的對比

- 投資額度要求不同
- 金卡不需創造就業
- 金卡審核簡單
- EB-5 需長期投資
- 金卡更像特權交易
https://globalresidenceindex.com/trump-gold-card/
如果把川普的「金卡」計畫與傳統的投資移民,例如 EB-5 來做個比較,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投資方式與獲取綠卡的條件。
金卡計畫的核心概念非常簡單,只要支付 500 萬美元,就能直接獲得美國綠卡,未來甚至還能申請公民身份。
而傳統的 EB-5 投資移民計畫,則是要求投資至少 80 萬到 105 萬美元,還必須創造至少 10 個全職就業機會,才有機會獲得臨時綠卡,並在幾年後轉為永久綠卡。
這代表 EB-5 並不僅僅是投錢進去,而是要求投資者要有實際的經濟貢獻,金卡計畫則完全免去這些門檻。

在審核流程上,金卡計畫的門檻相對較低,只需通過背景調查,而 EB-5 則要經過更複雜的投資計畫審核。此外,EB-5 申請者經常面臨長達數年的等待,而金卡讓有錢人快速獲得美國身份。
換句話說,金卡計畫本質上更像是一筆「特權交易」,政府直接販售綠卡,而 EB-5 則還是圍繞著經濟貢獻設計。
因此,金卡計畫的影響不只是投資移民政策的調整,更是美國國籍制度市場化的一大轉變。
金卡計畫的轉變

- 免監管交易透明
- EB-5房產無效益
- 政府拿錢減少赤字
- 國籍變市場身份供應
- 誰出價高誰拿身份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gold-card-visa-million-investors-1aa4585dc053e21c7d887f1fdb9eec13
如果國籍能市場化,那「金卡」計畫,其實比傳統投資移民更符合邏輯。
以EB-5 投資移民來說,政府要監管資金流向、確保投資者創造就業,但「金卡」直接省略這些程序,變成簡單的交易:你付 500 萬美金,美國給你綠卡,政府 100% 拿到現金,沒有投資風險也沒有監管成本。
這也讓人思考,政府為什麼要透過投資間接換身份,而不直接賣?EB-5 的投資很多進入房地產,結果只是推高房價,對當地經濟幫助有限。
與其讓資金被市場消耗,「金卡」讓美國直接收錢,能補財政赤字、強化基礎建設,甚至用來擴充軍備。
當然,這種市場化模式引來新的問題。如果國籍變成商品,那政府就不只是治理機構,而是身份供應商。這類政策如果成功,未來會不會更多國家跟進,把移民制度變成一場全球競價?
身分就是資產

- 國籍不公平先天決定
- 移民政策是篩選機制
- 富人透過資金規劃身份
- 移民政策符合經濟利益
- 金卡計畫更直接透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_citizenship
很多人聽到「國籍買賣」,直覺就會反感,覺得這是富人的特權,但這其實就是把一個,本來就存在的遊戲,變得更透明而已。
但現實是,國籍從來就不是公平的。你在哪裡出生、拿到哪個國家的護照,這些都不是你能決定的,而各國對移民的態度,也從來沒有基於公平,而是基於利益考量。
政府會根據需求篩選人才,設門檻、設限制,這些政策本質上就是在挑選「資格合格者」,只不過有錢人總是更容易通過這場篩選。
站在高資產人士的角度,如果你有錢、有能力選擇,當然不會被國籍綁死。你會評估哪個國家對你更有利,比如說稅負制度、投資機會、生活品質,甚至教育資源,然後再選擇自己的國籍,與其說是「特權」,不如說是對選擇權。
而「金卡」計畫的爭議,本質上是因為川普講得太直接了。世界上早就有許多國家在做類似的事,下一段來書説明。
富國的投資移民

- 加拿大投資換身份
- 澳洲投資證2024取消
- 歐洲黃金簽證調整
- 新加坡接收高資產移民
- 從資本交易轉人才導向
https://www.canadim.com/immigrate/quebec/investor
全球許多富裕國家,早就推行投資移民計畫,形式雖然不同但本質類似,就是利用高資產移民的財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加拿大的「魁北克投資移民計畫QIIP」,申請人擁有至少200萬加幣資產,並投資120萬加幣於政府指定基金5年,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但由於被質疑缺乏經濟貢獻,2024年已經有些修改。
澳洲過去提供「重大投資者簽證 SIV」,要求投資500萬澳幣於政府指定基金,且無居住限制,吸引大量中國富豪。但2024年取消計畫,轉向技術移民為主的政策。

歐洲的「黃金簽證」則以葡萄牙、希臘、西班牙等國家為主,提供房地產投資換取居留權,買房滿一定金額,即可獲得長期居留或入籍。但由於房價上漲引發民怨,這類政策也有很多調整與取消。
新加坡提供「全球投資者計畫 GIP」,要求至少250萬新幣,投資於當地企業或基金,並且需要積極參與商業活動,吸引很多富人移入。
整體來看,富裕國家的投資移民計畫,趨勢正從單純的資本交易,轉向強調經濟貢獻與特殊人才。但川普的「金卡」計畫則打破這種趨勢,直接明碼標價,讓資本主義的感覺更加明顯。
窮國的護照交易

- 加勒比國家賣護照
- 低成本穩定高收益
- 護照成財富管理工具
- 免稅國籍投資與移動
- 國籍交易是生存策略
https://www.globalcitizensolutions.com/caribbean-passport/
富裕國家用投資移民吸引資本,窮國則更直接,把國籍變成商品來出售。
加勒比海的國家,像聖基茨和尼維斯、多米尼克、格林納達、聖盧西亞,人口少產業有限,稅收也不夠穩定。護照就是一種可以交易的資產,賣護照能獲得穩定的收入,支撐國家政府的運作。
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功利,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卻是最務實的選擇。賣護照不需要基礎建設,沒有管理風險,只要訂好價格,找到有需求的買家,就能穩定獲利。

這些護照的買家,其實是當作財富管理的工具。有些國家不徵收全球所得稅,有些國家的護照則可以免簽進入歐美。對於高資產人士來說,護照不只是國籍,更是一種靈活調配財富的手段。
所以,賣護照並不是窮國的「自我矮化」,而是一種現實的經濟策略。在這個資本決定一切的世界,與其等待國際援助,這些國家利用手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也就是國籍,來找到政府的生存之道。
國籍交易公平性

- 國籍不公平是現實
- 有錢人用資本換身份
- 各國默認國籍交易
- 國籍變市場調整資產
- 是能否帶來經濟效益
談到投資移民和賣護照,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樣公平嗎?」但事實上,國籍和身分從來就不是大家可以自由選擇的。
你出生在哪裡,本來就決定了你的起點;而世界本身就是資源不均、機會不等。既然現實已經如此,有錢人如果能用錢換來更好的國籍,這只是一種資本運作而已。
全球很多國家早就默認國籍可以交易,無論是歐洲、加拿大、澳洲、加勒比海小國,核心都是用金錢換取居留權或公民身份。對高資產人士來說,擁有多重國籍不只是身份認同,更是一種金融工具,能幫助他們在稅務、投資,和風險管理上取得更多自由。
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但如果國家能利用這筆資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那這樣的模式也許就能站得住腳。反之,如果只是把國籍當作現金交易工具,那自然會引發更多社會爭議。
關鍵在於,我們需要認識到,國籍不再僅僅是出生的結果,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市場運作來調整、規劃的資產。
選擇國家的自由

- 個人應該有國籍選擇權
- 國家應該吸引好公民
- 身份制度不該限制自由
- 國籍可根據個人調整
- 真正的自由是選擇生活
https://www.savoryandpartners.com/blog/dual-citizenship-countries-list-requirements
說到這裡應該已經發現,我支持人民擁有選擇國家的自由,同時也支持國家有權,決定接納哪些公民。
這是一種雙向選擇,好國家吸引好公民,好公民選擇好國家,這才是正常的國籍發展模式。
國籍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易。 人們選擇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國家,國家則選擇符合發展需求的人才。如果一個國家珍惜自己的公民,就應該提供好的環境,讓人願意留下,而不是用身份制度,限制人民的自由流動。
雖然傳統上國籍是與生俱來的,但當各國開始開放投資移民、放寬身份限制時,反而讓個人有了更多選擇,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經濟條件、未來規劃,選擇最適合的國家。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出生在哪裡,而是你能選擇在哪裡生活。 在這個時代,國籍不該是政府分配的標籤,而應該是個人能夠規劃的身份。
亞瑟的國籍考量

- 娘家擁有加拿大身份
- 當年移民逃離極權政府
- 人民的國家選擇回歸
- 老婆提議取得加居留權
- 國籍是選擇而非束縛
這些討論回到個人層面,如果你有選擇國籍的自由,你會怎麼做?
我老婆和她的家人都有加拿大身份。當年,他們的國家不是屬於人民的,而是屬於黨的,所以努力移民加拿大取得公民身份。
多年後,人類的燈塔世界的救星終於不在,國家回歸人民的手中,我的岳父岳母並決定搬回祖國,即便這意味著要承擔戰爭,他們還是選擇回去。
昨天準備這則文稿的時候,老婆問:「要不要幫你準備加拿大的永久居留證?」按照規定我是可以立刻拿到的,但我的選擇是~不要。如果有一天輪到我犧牲的時候,我希望在身份上是沒有疑慮的。
國籍對我們來說是選擇,不是束縛。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它值得我們用生命去保護,那才是真正的歸屬。
讓資本自由流動,讓國籍成為選擇
最後我要講兩句話非常重要
而且竟然是AI告訴我的
那就是『讓資本自由流動』
『讓國籍成為選擇』
再講一次
讓資本自由流動
讓國籍成為選擇
這樣子國家政府
才會自發性的越來越好
先到這裡明天見~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