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政府太無知?這些看似合理的說法,其實都忽略了關鍵。本集從《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出發,拆解三大迷思,帶你看見真正左右國家興衰的,是背後的制度安排。命運不是註定,而是設計出來的。歡迎一起進入第二章的深度解析。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影片

很多不成功的國家,你以為他們貧窮,是因為地理不好?你覺得那個國家落後,是因為文化不夠進步?還是你相信,那些政府只是太笨、太無知?

這一集,我們把這些「很好懂」的理由,一項一項來推翻,不是他們太爛,是制度太壞。

歡迎來到《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第二章。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這一集是包含在
戴倫·艾塞穆魯的讀書計畫裡面
我打算用三本書五十集
來談一個思想的行動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
而每日電子報也已經開始了
請在說明欄裡面點擊加入
每一天我就會把全文寄送給您

常見理論都失效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落後常見三種說法
  • 地理文化與無知論
  • 看似合理卻無法驗證
  • 沒辦法解釋反轉案例
  • 制度才是解釋核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y_Nations_Fail

一個國家為什麼貧窮?最常聽到的答案,總是很熟悉:氣候太熱、文化太懶、政府太笨。這三種說法簡單明瞭,從學術界一路流傳到新聞標題,好像全世界的問題,都能靠這幾句話交代清楚。

但問題來了,如果這些說法真的能解釋世界的慣例,那為什麼有那麼多反例?地理不變,命運卻變了;文化相似,結果卻差十萬八千里;政府換了幾輪,政策改了十幾回,國家還是依然貧窮。那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章要處理的,就是這三種「太容易理解」的說法。它們不僅無法預測國家的未來,也無法解釋國家的過去。更糟的是,這些理論往往把真正的關鍵問題「制度」,擋在視線之外,讓我們看不到權力怎麼運作、利益怎麼分配、改格如何被壓抑。

如果我們繼續相信這些說法,只會讓一切看起來像是命中注定。而命中注定,是最有利於現狀不變的那一方。

槍砲病菌與鋼鐵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賈雷德戴蒙德理論爆紅
  • 歐亞地理優勢累積力量
  • 歷史沒有誰對誰錯
  • 解釋起跑卻說不出結局
  • 制度決定最後能跑多遠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ns,_Germs,_and_Steel

要說這幾年最紅的歷史理論,大概沒人能不提到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砲、病菌與鋼鐵》。這本書提出一個很迷人又安全的觀點:文明的差距,來自地理的起跑點。

歐亞大陸東西縱橫,農業擴散快,動物好馴化,傳染病多,反而練出了抵抗力;於是歐洲人揹著槍砲與病菌,征服世界只是遲早的事。

這套說法很誘人,它讓人相信歷史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誰站在比較好的地方。這也正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不涉及責任、不碰制度,只談氣候、地形、土壤和緯度。

但問題是,這說法根本無法解釋後來發生的事。為什麼同樣在非洲,有國家能夠崛起?為什麼資源差不多的中亞地區,發展卻天差地遠?戴蒙德只能解釋「為什麼起跑比較慢」,卻說不出「為什麼有的國家後來還能跑贏」。

制度,才是那個真正能決定你跑到哪裡的東西。地理只是起點,制度決定你能不能轉彎、能不能加速、或者乾脆不跑。

地理說不出答案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南非資源豐富仍掙扎
  • 哈薩克沙漠旁也富起來
  • 礦產優勢也能被搞壞
  • 地理條件不等於制度成果
  • 地形不能決定財產分配

如果地理真的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那南非今天應該是非洲的瑞士。這個國家地底下全是金、銀、鉑金、鑽石,什麼都不缺,缺的只有:穩定的制度。

從殖民統治到種族隔離,再到經濟政策的封閉與分裂,南非從來沒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資源,潛力被制度鎖死在腳底下。

再看哈薩克,地理條件比南非更差。沙漠多、內陸化、交通不便,但靠著比較有紀律的國家制度,與清晰的資源管理政策,硬是在中亞這塊「帝國墳場」裡,建立起能源出口國的地位。這不是地理贏了,而是制度沒爛。

所以問題不是「地理能不能幫上忙」,而是「制度能不能不扯後腿」。同樣是土地,同樣是資源,有的能變現,有的變內戰。靠地理致富是童話,靠制度活下來才是現實。

無知是表面藉口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辛巴威糧倉變廢墟
  • 通膨爆炸換軍隊忠誠
  • 委內瑞拉石油變爛帳
  • 雞蛋換衛生紙的世界
  • 錯誤不是無知是設計

很多人覺得,一個國家會窮,是因為領導人太笨,搞不懂經濟。你只要想像一個維尼,他只有小學畢業,卻要統治個國家,就好像一切災難都能推給「他不懂」。油價崩、通膨爆、企業逃光,全怪教育程度。

但看看辛巴威。曾經是南部非洲的糧倉,農業出口旺盛、教育普及。強權總統上台後,把土地強搶分給親信,農業崩潰、政府沒錢、狂印鈔票,一塊麵包要用幾十億辛巴威幣來買。這叫不懂經濟?還是很懂怎麼用通膨買忠誠?

再來看委內瑞拉。肯定是石油生產大國,掌權者大搞經濟補貼、價格管制、國營壟斷,石油錢燒完後,經濟崩盤、物價瘋漲。民眾只能到黑市裡面,用雞蛋換衛生紙,用糖換衛生棉。這是政策失誤?不,這是精準的剝奪設計。

這些錯誤看起來像是不懂,其實是有計算。正如《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說的,錯誤之所以持續存在,是因為剛好讓某些人活得更好,才能讓掠奪性的制度穩穩不動。

文化不能解釋差距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拉丁文化懶散論站不住
  • 義大利利比亞差異巨大
  • 土耳其希臘制度影響深
  • 文化一樣結果可以天差
  • 制度才是改變的真正力量

說到國家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怪到文化上。什麼「拉丁民族比較愛享樂」、「中東人不愛自由」、「非洲人沒紀律」,聽起來理所當然,講起來也很順口。

但真要拿例子來看,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你看義大利和利比亞。隔著一個地中海,氣候相似,過去同是古羅馬文化圈,語言、宗教、飲食習慣都重疊。可是一邊加入歐盟,已經經濟現代化;一邊打完內戰又陷入軍閥割據。要說文化差異,差在哪?同樣一片海,文化就能決定這種落差嗎?

還有土耳其和希臘。歷史糾纏上千年,宗教、語言、家庭結構通通都類似。但一邊是軍方壓制、民權掙扎;一邊靠歐盟撐住基本盤。文化一樣,為什麼結果這麼不一樣?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說:文化不是國家貧窮的原因,制度才是。制度決定你能不能創新,能不能自由發展,能不能被避免少數人壟斷一切。

文化再好,遇到壞制度一樣被掐死;文化再差,遇到好制度也能慢慢往上走。

制度讓富國變窮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阿根廷曾是全球富裕國
  • 民粹政策摧毀經濟基礎
  • 埃及現代化夢斷軍政府
  • 制度崩壞讓國家急墜
  • 自由窄廊才有生路

有些國家現在看起來破破的,其實一百年前風光得不得了呀。不是地理變差,不是文化衰退,而是制度爛掉了。

阿根廷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二十世紀初,它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移民、資本、貿易全都湧進來,布宜諾斯艾利斯被叫做「南半球的巴黎」。但後來軍事政變、民粹政策、封鎖外資,一波一波把制度打爛。今天阿根廷還在通膨中苦苦支撐,靠世界銀行借錢周轉過日子。

埃及也一樣。十九世紀,它曾是地中海東岸的現代化希望,棉花出口、運河通航、教育改革,樣樣齊全。但軍政府長年壓制、經濟封閉,最後青年失業爆表,國家靠外援過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說:讓國家走下坡的,不是敵人,也不是自然衰退,是從內部開始崩壞的制度。曾經多強都不保證會一直強,制度一壞,整個舞台就會塌。

瑪丹娜唱過一句話: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如果你放任制度亂跑亂摔,不把它關進自由的窄廊,最後你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為你的國家哭泣。

劣勢突圍的制度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南韓戰後廢墟中重建
  • 教育出口政策推動起飛
  • 資源不足但方向正確
  • 以色列在夾縫中突圍
  • 制度撐住才能逆轉命運

有些國家,起步爛到不行,地理不優、文化被貼標籤、鄰居也全是敵人。但他們還是撐了下來,因為制度沒有爛。

先看南韓。1950年代剛從日本殖民結束,又被戰火炸成廢墟,資源少到連水泥都得進口,甚至還是威權政府。但從1970年代起,韓國推動出口貿易、普及教育、鼓勵創新。雖然制度不完美,但方向是對的。今天晶片、汽車、影集打遍全球,靠的不是地理,是制度開的路。

再看以色列。國土小沙漠多,旁邊一圈鄰居都是敵人,國內還是語言、宗教、族群的大亂鬥。但它硬是靠創新和技術,成為全球創業密度最高的國家,這不是神蹟,這是制度的設計。

這些國家有個共同點:一開始誰都不看好他們,但只要制度不放棄,他們就活下來,甚至活得比別人還精彩。

能改的只有制度

地理太差、文化太爛、太無知?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2-1
  • 命運不是寫死在地圖上
  • 文化不是落後的擋箭牌
  • 制度是可以改變的東西
  • 能改變制度的是社會力量
  • 真正的選擇從這裡開始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governance

我們講完了三個最常見的說法:地理、文化、無知。它們都有點道理,但也都有個共同問題,它們都在告訴你:「沒辦法這是命運。」可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就是要打破這種「命定」的思維。

你不能決定國家長在哪裡,不能選擇祖先給你的宗教、語言和習俗。但制度是可以設計的,是可以爭取的,是可以維護、也可能被破壞的。如果你要有錢、要自由、要尊嚴,都只能靠這個東西來撐。

制度不是自然長出來的東西,也不能等國王哪天開竅。它是堅持、協商、壓力,與反壓力之間長出來的空間。自由的窄廊是給那些不接受,「只能這樣」的人去開創的。

所以如果你還想問:「我們國家有救嗎?」,那要看你問的是地理,還是制度。地圖改不了,制度能改;文化變化也很難,但制度可以今天就開始重寫。

能不能變強,能不能不再被掠奪,不是看你的祖先有沒有讀書,是看你今天敢不敢推開那扇制度的門。

今天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第二章
就到這邊結束
之後的一整個禮拜
我們都會卡在AI創新跟制度不公平上面
未來這一週會是非常精彩的一週
我非常期待也希望你能夠滿意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每天都會把全文寄送到你的email裡面
那我們明天來談Google的壟斷
下次見~拜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